科學、嚴格的方法步驟不僅能夠保證素描作業順利進行,更可以培養我們的整體觀察能力和描繪能力。
確立構圖
推敲構圖的安排,使畫面上物體主次得當,構圖均衡而又有變化,避免散、亂、空、塞等弊病。
形體結構
用長直線畫出物體的形體結構(物體看不見部分也要輕輕畫出),要求物體的形狀、比例、結構關系準確。再畫出各個明暗層次(高光、亮部、中間色、暗部,投影以及明暗交接線)的形狀位置。
逐步深入塑造
通過對形體明暗的描繪(從整體到局部,從大到小)逐步深入塑造對象的體積感。對主要的、關鍵性的細節要精心刻劃。
調整完成
深入刻劃時難免忽視整體及局部間相互關系。這時要予以調整(主要指形體結構還bao括色調、質感、空間、主次等等),做到有所取舍、突出主體。
![](http://zs1.img-/pic/187604/p5/20170623161336_2114_zs.jpg)
![](http://zs1.img-/pic/187604/p5/20170623161327_1939_zs.jpg)
最早作為素描的雛形形式產生的就是那些古巖洞的巖畫,當以及那些莫名其妙的符號,這些簡潔樸素的描繪正是人類祖先對自然界的真實感受。16世紀在意大利,美術學院產生以后,素描才以正式身份出現在美術學府的畫室。1912年在我國上海美術學院正式開設這一課程,1958年受到沖擊,1962年恢復,到“wen革”時期又受到沖擊,直到1976年在全國各大美院開始恢復。從素描的發展歷史看,從古埃及、兩河流域到古希臘、古羅馬,從中世紀到文藝復興,從歐洲17世紀古典畫派到20世紀現派,已經形成了一個wm的體系。在素描教學中,主要是訓練學生如何觀察和刻畫客觀物象的造型能力,對于初學者來說,我們常常以把形體畫得像不像、準不準、整體不整體作為檢驗素描水平的高低。作為設計人員同樣要具備素描的基本功。
![](http://zs1.img-/pic/187604/p5/20170623161335_1564_zs.jpg)
![](http://zs1.img-/pic/187604/p5/20170623161342_1078_zs.jpg)
十一、二歲的兒童不但造型能力較好,還能比較正確地運用原理、簡單的明暗關系來塑造形體。這個時期主要側重于對他們進行大體的明暗調子的訓練,使他們能夠很好地運用明暗調子來表現空間關系,要初步嘗試襯布的畫法,襯布要整體,切忌畫得“散”、“亂”。畫時要有理性的分析,從整體著眼,力求畫面的完整統一。要在觀察的基礎上,比較形體的大小、高低等方面的比例關系,處理好物與物、物與背景之間的黑、白、灰關系,注重物體之間的“虛”“實”變化,畫面要有整體效果。![](http://zs1.img-/pic/187604/p5/20170623161341_1097_zs.jpg)
![](http://zs1.img-/pic/187604/p5/20170623161339_1666_zs.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