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了要將身體洗凈,然后穿上新的干凈的衣fu,也就是穿上壽衣。在閩南一帶,在給死人穿壽衣時,老人的親屬要先來個象征性的試穿。試穿之后用一根沒有秤錘的秤來秤一下,并在人面前說一句:“這是子孫用買來的。”表示子孫的孝心。在“天津市喪俗如何適應城市文明建設與社會管理發展”座談會上,針對民間殯葬商業組織(即所謂的“大了”)利用增加封建迷信環節謀取利益的問題進行了商討,應由民政部門出面辦“大了”,既能降低“白事”的費用,讓市民真正享受到實惠,還能對“大了”進行有力的監管
壽老年人生前就做好死后要穿的衣fu,美稱壽衣,寓為健康長壽之意。在慶陽,老人一般過了60歲以后,兒子要及早想法為父母做壽衣。壽衣bao括帽子、衣褲、鞋襪等,衣褲至少
要做夠三套,套數均要單數,忌雙數
二是建設綠色殯葬。綠色殯葬是從可持續發展理念引伸出來的,綠色環保低碳模式是殯葬業未來的發展趨勢,要逐步引導群眾移風易俗,摒棄殯葬陳規陋習,徹底消滅“白色消費”。三是建設文化殯葬。宣傳中國百姓的傳統美德,繼承和發展殯葬文化,用網上祭奠、家庭追思等形式更好地發揮滲透力,逐步上升到滿足群眾的心理寄托和精神需求的高度
針對部分地區殯葬收費內容龐雜、價格較高的現狀,昨天,國家發改委會同民政部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殯葬fu務收費管理有關問題的指導意見》,提出遺體接運、存放、火化等基本殯葬fu務將執行政府定價,遺體整容、防腐等延伸fu務按非營利性原則執行政府指導價千百年來,墓葬是中國人所采取的最為常見的一種骨灰安葬的方式。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墓葬日益暴露出浪費土地、破壞綠地、污染環境等問題,已無法適應社會進步與發展的要求,改革傳統墓葬方式已成為殯葬改革中的一個突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