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問題抗震設計規范規定,結構體系應符合下列各項要求: 1 應具有明確的計算簡圖和合理的地震作用傳遞途徑。
2 應避免因部分結構或構件破壞而導致整個結構喪失抗震能力或對重力荷載的承載力。
3 應具備必要的抗震承載力,良好的變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
4 對可能出現的薄弱部位,應采取措施提高其抗震能力。
從條文來看,結構中承重墻上下對齊,柱子一通到頂,結構平面規則是的抗震方式,這是因為地震的不可測,以及歷來地震災害的教訓作出規定。




目前國內機電抗震設計主要是參照《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1)第3.7.1強條:“非結構構件,bao括建筑非結構構件和建筑附屬機電設備,自身及其與結構主體的連接應進行抗震設計。”和第13章及《建筑機電工程抗震設計規范》(GB50981-2014)等規范內容。機電抗震加固的基本原理是:通過對機電管線及設備的地震力進行計算,并對管線及設備與建筑構體的連接進行抗震加固并對其進行抗震驗算,使機電管線及設備與建筑結構體建立可靠連接,可將機電管線及設備承受的地震作用全部傳遞到結構體上,使其遭遇到設防烈度的地震影響后能迅速恢復運轉,進而達到減少和盡量避免次生災害、盡快恢復建筑物使用功能的目的。其主要的設計步驟是對管道及設備進行布點→逐一力學計算及選型→逐點驗算直至各點均滿足抗震設防要求。




2、在優化綜合管線時,制定了可供多方遵循的避讓原則:1)在綜合支吊架上安裝的各專業管線遵守“電上、風中、水下,小管讓大管、有壓管讓無壓管、弱電避強電、易彎曲的管線讓不易彎曲的管線、不用經常檢修的管讓需經常檢修的管”的總原則,即平行布置管線時電氣設備的管線位于最上方,通風空調的風管位于中間層,所有水管位于最下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