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山成功的基礎是堆山材料,是泥土?在土山的山坡、山腳點級有巖石,在陡坎或山城部分用自然山石堆翻成懸崖絕壁錄觀,一般還有山石做成的梯級fu道。帶石土同樣可以做得比較高,但其用地面積卻比較少,多用在較大的庭園中。山石多用在山體的表面,由石山姍體圍成假山的基本形狀,而后則用泥土墳實。
假山設計的山的特征最為突出,適于營造奇峰、愚崖、深峽、條山峻嶺等多種山景觀,在江南園林中數量最多。堆山材料主要是自然山石,只在石間空晾處墳土配植植物。一般規模都比較小,主要用在庭院、水池等空間比較閉合的環境中。

土建池體設計
一般常見的景觀水池深度均為0.6~0.8m,這樣作法的原因是要保證吸水口的淹沒深度,并且池底為一整體的平面,也便于池內管路設備的安裝施工和維護。
只有在為體現親水特點的淺蝶形池體設計時,才采用吸水坑或泵坑。0.6~0.8m的水深實際上存在著較大的不安全性。同樣,在兒童戲水池設計中,一般采用的深度為0.3~0.6m左右,一旦幼兒落入景觀池中的將是十分危險的。我們認為較為適宜的水深以0.2~0.4m為宜。這樣做的另一優點是,當水質濁度略高的,給人的感覺仍然清澈見底。池壁頂面應可供游人坐下休息,池壁頂面距地面高度一般為0.30~0.45m,除人工湖外,水面以高于地面為宜。若水面水位較低,便會有如臨深潭的感覺。從親水的角度出發,較為合適的尺度是水面距池壁頂面為0.2m較為合理。潛水泵坑或水泵吸水口則只需局部加深以滿足吸水條件,泵坑表面可設置篦子,即可遮蔽設備又可作為格柵以阻止大顆粒雜質吸入。從美觀的角度出發,池表面應盡量減少外露的管道設備,尤其是垂直設置的溢流管口,它會在水面上升時產生很大的排水吸氣聲。

假山制作流程:
1、定點放樣:對塑石假山定點定位,采用網格法在現場確定山體的外輪廊線及水平點,沿輪廓線放出基礎的挖土線。
2、基礎工程:基礎結構澆筑時應埋好鋼材主骨架的預埋鐵件、型鋼骨架。
3、主骨架安裝:主骨架采用鍍鋅鋼材,作為結構主受力部分,應根據山體造型的體量大小和高低要求,定出每根鋼材的長度尺寸,逐根焊接,焊接質量應符合規范要求,焊縫應進行除銹防除處理。
4、次骨架安裝:次骨架采用鍍鋅鋼材,作為主骨架與山皮間的連接,要求最l大間距在1米以內,充分使山體牢固支撐的主結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