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電設備的外部防護
弱電設備的外部防護首先是使用建筑物的避雷針將主要的雷電流引人大地;其次是在將雷電流引人大地的時候盡量將雷電流分流,避免造成過電壓危害設備;第三是利用建筑物中的金屬部件以及鋼筋可以作為不規則的法拉第籠,起到一定的屏蔽作用,如果建筑物中的設備是低壓電子邏輯系統、遙控、小功率信號電路的電器,則需要加裝專門的屏蔽網,在整個屋面組成不大于5m-5m,6m-4m的網格,所有均壓環采用避雷帶等電位連接;第四是建筑物各點的電位均衡,避免由于電位差危害設備;第五是保障建筑物有良好的接地,降低雷擊建筑物時接點電位損壞設備。
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電源線路防雷與接地規范
4、對開關型防雷器1至限壓型防雷器2之間的線距大于10m和防雷器2至限壓型防雷器3之間的線距應大于5m的規定,其目的主要是在電源線路中安裝了多級 電源防雷器,由于各級防雷器的標稱導通電壓和標稱導通電流不同、安裝方式及接線長短的差異,在設計和安裝時如果能量配合不當,將會出現某級防雷器不動作,泄流盲點。為了保證雷電高電壓脈沖沿電源線侵入時,各級防雷器都能分級啟動泄流,避免多級防雷器出現盲點,根據ITU、K20和IEC61312-3的規 定,兩級防雷器間必須有一定的線距長度(即一定的感抗或加裝退偶元件)來滿足避免盲點的要求。同時規定,末級電源防雷器的保護水平必須低于被保護設備對浪涌電壓的耐受能力。各級電源防雷器能量配合最終目的是,將總的威脅設備安全的電壓電流浪涌值減低到被保護設備能耐受的安全范圍內,而各級電源防雷器泄放的浪涌電流不超過自身的標稱放電電流。
隨著配電網的快速發展,用戶對供電質量要求也在提高,在安全與經濟合理平衡下,要求供電有較高的可靠性。配電網的接線較復雜,要保證調度上的靈活性、運行上的供電連續性和經濟性。這就要求從事配電線路運行、檢修工作人員,熟悉管理的線路結構形式,能根據故障現象準確判斷事故性質、范圍,并能采取合理方法及時予以處置,以保質保量連續供電,滿足用戶的用電需求。
針對10KV架空配電線路常發生雷擊斷線事故,從而進行防范措施探討,以求提高10KV配電網安全運行水平。目前10KV架空配電線路上,現在都已廣泛地應用了絕緣導線。可以說,配電網架空導線的絕緣化,已是一項成熟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