鍍件出現眼子印是滾鍍工藝難題。
(1)工件本身不適宜滾鍍。片狀件滾鍍時較容易平貼在桶壁,不易返落,較難合群,由于孔眼處電流大,從而引起孔眼印。
薄材制件較輕,在滾桶中滾動時易于漂向空中,有時互不接觸,結果電流集中在為數不多的工件上,引起這些工件短時間的電流密度過大產生孔眼印。
(2)滾桶的部分孔眼被堵。滾桶的部分孔眼被堵阻礙了電流的正常通過,使靠近正常孔眼部位的工件表面電流密度過大,從而產生孔眼。
(3)陰極觸點太小。桶內滾鍍的工件較少時,工件相互接觸機會減少,電流集中在部分工件上,此時靠近桶壁的工件必然電流密度過大而產生孔眼印,必須把陰極導線“軟辮子”適當加長,并盡可能分出多個接頭,使滾桶內的工件都能傳導電流。
當滾鍍件過少時可改在小滾桶內滾鍍,或搭配一些別的件共滾,可減少上述問題的產生。 (4)滾桶轉速過慢。滾桶轉速過慢,工件的某個部位對準孔眼的時間必然會延長,再加以在桶壁的工件較難翻落下來,就會產生孔眼印。
(5)工件裝載量過多。滾桶內工件的裝載量過多時,由于翻動不過來,電流過于集中,桶中心的工件沉積速度緩慢,要達到必要的鍍層厚度必須要延長滾鍍時間,加大電流密度,這時緊靠陽極,即桶邊的工件必然會產生明顯的孔眼印。
(6)陽極分布不合理。陽極分布是否合理不能只看陽極掛鉤,有時掛鉤下面的陽極板早已溶斷。當陽極欠缺時會引起電流分布不勻,桶內工件因通過的電流密度差異過大,電流密度過大部位若干工件的翻動受到較大阻力,則孔眼印就較易出現。
(7)溶液中的主鹽、導電鹽含量濃度過低。當滾鍍溶液中主鹽或導電鹽的含量濃度不足時,鍍層的分散能力即會降低,這時易產生孔眼印。
![](http://zs1.img-/pic/178998/p3/20170328140508_4265_zs.jpg)
![](http://zs1.img-/pic/178998/p3/20170328140509_4249_zs.jpg)
電鍍分為掛鍍、滾鍍、刷鍍和連續鍍等方式,主要和待鍍件的批量和尺寸有關。掛鍍適用于一般尺寸的制品,如汽車的保險杠,自行車的車把等。滾鍍適用于小件,如緊固件、墊圈、銷子等。連續鍍適合成批生產的線材和帶材。刷鍍適用于修復或局部鍍。電鍍液有酸性的、堿性的和加有鉻合劑的酸性及中性溶液,無論什么類型的鍍覆方式,與待鍍制品和鍍液接觸的吊掛具、鍍槽等應具有一定程度的通用性。![](http://zs1.img-/pic/178998/p3/20170328140357_9499_zs.jpg)
![](http://zs1.img-/pic/178998/p3/20170328140359_2420_zs.jpg)
全板電鍍銅。
①作用與目的:保護剛剛沉積的薄薄的化學銅,防止被酸浸蝕掉,通過電鍍將其加后到一定程度。
②全板電鍍銅相關工藝參數:槽液主要成分有硫酸銅和硫酸,采用高酸低銅配方,保證電鍍時板面厚度分布的均勻性和對深孔的深鍍能力;硫酸含量多在180到240克/升;硫酸銅含量一般在75克/升左右,槽液中可有微量的氯離子,作為輔助光澤劑和銅光劑共同發揮光澤效果;銅光劑的添加量在3~5ml/L,銅光劑的添加一般按照千安小時的方法或者根據實際生產板效果來補充;全板電鍍的電流一般按2安/平方分米乘以板上可電鍍面積計算;銅缸溫度一般控制在22~32度。
![](http://zs1.img-/pic/178998/p3/20170328140333_4395_zs.jpg)
![](http://zs1.img-/pic/178998/p3/20170328140425_7095_zs.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