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質惡化的主要因素
養殖水深與增氧能力脫節造成底層溶氧不足,底泥發臭。水深1.5米以上的池塘僅有水車式增氧機,池塘底層溶氧會經常不足,有機物在厭氧狀態下分解增加了氨氮、亞**鹽的釋放量。
增氧機安裝位置不當,未能與池壁形成合理的角度,導致大量有機物被帶到池邊死角,久了容易發臭。
砂質池塘因砂質顆粒較大,吸附氨等有害物質的能力較差,易發臭。

底質惡化的主要危害
導致池塘底部酸堿失衡(主要是酸化)
池塘底部過多有機物在兼性厭*菌和好氧*菌的共同作用下,會產生各類有機酸和無機酸,導致池塘底部pH快速下降,而魚類對水質中的酸堿度有一個適宜的范圍,過高或過低都會刺激魚類鰓組織和皮膚組織,從而影響魚類正常的呼吸作用,這就是為什么那些氧氣充足的池塘中還存在缺氧的癥狀,主要就是酸化嚴重的底部會造成魚類不能利用池塘中的溶氧,因此要在平常生產管理中注意堿化池塘底部。

底質對水質的影響
養殖水體的底質bao括與水接觸的土壤和淤泥兩部分。淤泥是由生物**、殘剩餌料、糞便、各種有機碎屑以及各種無機鹽、泥土沉積物等組成,因此,淤泥中含有大量的營養物質,bao括有機質、氮、磷、鉀、鈣等。它們通過*菌的分解和離子交換作用,源源不斷地向水中溶解和釋放,為餌料生物的繁殖提供養分,或為養殖動物補充營養。淤泥中存在的膠體物質又能吸附大量的有機物質和無機鹽,使施肥后的水不致于變得過肥,而當水中營養物質降低時,又可通過分解釋放到水中。淤泥中存在大量的*菌,在淤泥表層一般是好氣性*菌占優勢,在淤泥底層由于氧氣缺乏,則以嫌氣性*菌占優勢。
淤泥中的營養物質又是病原菌的培養基,病原菌在其中大量繁殖。同時淤泥又常成為***抗拒不利環境的避難所。淤泥過多,水中有機質也多,易使水質惡化,酸性增加,導致病菌大量繁殖。大量的淤泥沉積,其有害因素超過有利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