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產線平衡主要bao括生產線平衡的相關定義、生產線平衡的意義、工藝平衡率的計算、生產線平衡的改善原則和方法。
流程的“節拍 ”(Cycle time)是指連續完成相同的兩個產品(或兩次fu務,或兩批產品)之間的間隔時間。換句話說,即指完成一個產品所需的平均時間。節拍通常只是用于定義一個流程中某一具體工序或環節的單位產出時間。如果產品必須是成批制作的,則節拍指兩批產品之間的間隔時間。在流程設計中,如果預先給定了一個流程每天(或其它單位時間段)必須的產出,首先需要慮的是流程的節拍。
而通常把一個流程中生產節拍最慢的環節叫做“瓶頸“(Bottleneck)。流程中存在的瓶頸不jx制了一個流程的產出速度,而且影響了其它環節生產能力的發揮。更廣義地講,所謂瓶頸是指整個流程中制約產出的各種因素。例如,在有些情況下,可能利用的人力不足、原材料不能及時到位、某環節設備發生故障、信息流阻滯等,都有可能成為瓶頸。正如“瓶頸”的字面含義,一個瓶子瓶口大小決定著液體從中流出的速度,生產運作流程中的瓶頸則制約著整個流程的產出速度。瓶頸還有可能“漂移”,取決于在特定時間段內生產的產品或使用的人力和設備。因此在流程設計中和日后的日常生產運作中都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與節拍和瓶頸相關聯的另一個概念是流程中的“空閑時間”(idle time)。空閑時間是指工作時間內沒有執行有效工作任務的那段時間,可以指設備或人的時間。當一個流程中各個工序的節拍不一致時,瓶頸工序以外的其它工序就會產生空閑時間。 這就需要對生產工藝進行平衡。制造業的生產線多半是在進行了細分之后的多工序流水化連續作業生產線,此時由于分工作業,簡化了作業難度,使作業熟練度容易提高,從而提高了作業效率。然而經過了這樣的作業細分化之后,各工序的作業時間在理論上,現實上都不能wq相同,這就勢必存在工序間節拍不一致出現瓶頸的現象。除了造成的無謂的工時損失外,還造成大量的工序堆積即存滯品發生,嚴重的還會造成生產的中止。為了解決以上問題就必須對各工序的作業時間平均化,同時對作業進行標準化,以使生產線能順暢活動。 “生產線工藝平衡”即是對生產的全部工序進行平均化,調整各作業負荷,以使各作業時間盡可能相近。是生產流程設計與作業標準化必須慮的最重要的問題。生產線工藝平衡的目的是通過平衡生產線使用現場更加容易理解“一個流”的必要性及“小單元生產”(Cell production)的編制方法,它是一切新理論新方法的基礎。

流水線作業者坐在位子上并不表示他有認真在工作, 所以{zh1}就是觀察每一個作業者的作業速度, 速度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 光從目視很難來比較跟量化, 所以在心里建立起一個標準速度, 快過它就算好, 動作精簡、固定而有節奏地進行, 往往有較好的作業速度, 反之不佳, 如此來觀察就比較簡單。
流水線作業不過不是快就是好, 其動作必須是有附加價值的, 所以還要看其動作是否簡單扼要, 所以要求動作經濟原則的觀念, 簡單地說, 人類手部的動作可分為移動、握取、放開、前置、組立、使用、分解, 還有一種心理的精神作用, 其中嚴格來說只有兩種動作有附加價值: 組立、使用, 所以在能滿足生產要求的條件下, 盡量排除或簡化其它的動作。其原則如下:
1. 移動: 使物料自動到達所要的位置、縮短移動距離、減少需移動物品的重量、移動路徑周圍避免有東西會妨礙移動、讓料盒斜置以縮短繞過邊緣的距離等。
2. 握取: 料盒里的物料盡可能整齊排放, 不要雜亂堆積、不方便拿取的東西能先預留握取的空間等。
3. 前置: 同握取一樣, 料盒里的物料盡可整齊排放, 不要雜亂堆積等。
4. 組立: 以治工具替手作業等。
5. 使用: 使機械全自動化等。
6. 精神作用: 利用機械取人為判斷、減少作業者目光的移動等。

流水線在工業生產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優化流水線直接關系著產品的質量和生產的效率,因此成為企業不得不關注的話題。
優化流水線第-一站的作業時間, 及多久放一片板子, 此為滿足生產計劃量所必須的投入cycle時間。但在實際上, 瓶頸站的作業時間必然大于第-一站, 第-一站一定不是瓶頸站, 所以第-一站不一定會wq依要求的cycle時間去投入, 因為瓶頸站已脫拖慢他的速度, 故管理的角度來看, 要確實要求第-一站作業者依規定速度投入。流水線的輸送帶速度也可反推算出日產量, 下面為輸送帶速度的公式:
輸送帶的pitch時間 = 整日的上班時間/日產量*(1+不良率)
輸送帶的速度 = 記號間隔距離 /輸送帶的pitch時間
所謂記號間隔距離, 在流水線的皮帶上所做的記號間的距離, 希望作業者依記號流經的速度完成作業并放置在皮帶線上; 但煉條線并沒有做記號, 就以板子的長度當做記號間隔距離。為何要用輸送帶? 除了運送物品外, 還有半強制作業者依計劃完成作業的功能, 但不是一味地加快去試試看, 而應依上述公式去計算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