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知識于華音:“天價”藝術品喜憂
一種矛盾的現象在中國藝術品市場中凸顯出來。一方面是令人震驚的交易數據,據今年6月發布的《2011中國藝術品市場年度報告》顯示,2011年中國藝術品市場繼續快速增長,年增長率達24%,交易總額達2108億元,躍居全球sw,其中藝術品拍賣市場交易額為975億元,畫廊、藝術經紀和藝術品博覽會的交易額為351億元,藝術品出口額為30億元。但另一方面,在呈現出良好發展勢態的同時,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缺陷也較為明顯:其一,二級市場(藝術品投資)規模明顯大于一級市場(藝術品收藏),這說明中國藝術市場還非常不成熟;其二,藝術品出口額明顯偏低,意味著中國藝術原創產品的價值尚未獲得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
經營業務典當行可以經營的業務
(一)動產質押典當業務;
(二)財產權利質押典當業務
(三)房地產(外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房地產或者未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的在建工程除外)抵押典當業務
(四)限額內絕當物品的變賣
(五)鑒定評估及咨詢fu務;
(六)依法批準的其他典當業務。
不得經營典當行不得經營業務
(一)非絕當物品的銷售以及舊物收購、寄售
(二)動產抵押業務;
(三)吸收存款或者變相吸收存款;
(四)發放信用dai款;
(五)未經批準的其他業務。
被稱為典當行或當鋪的典當機構在中國產生于南北朝時期。《南史·甄法崇傳》中記載,宋江陵令甄法的崇孫甄彬(時屆南宋),“嘗以一束苧就州長沙寺質,后贖苧還,于苧中得五兩金,以手巾裹之。彬得,送還寺庫”。這里提到的寺庫,指的就是寺院經營的專門當鋪。另在《南齊書》中記載:“淵薨,澄以萬一千,就招提寺贖太祖所賜淵白韶坐褥,壞作裘及纓,又贖淵介幌犀導及淵常所乘黃牛。”總之,佛寺兼營典當或專門的典當機構。中國典當行至遲起源于南朝,最早的經營者是佛寺里的人,但當時并沒有典當行或當鋪的稱謂,一般叫做寺庫。至于外國典當行的建立,根據現有史料的記載,應當晚于中國,但至遲起源于歐洲中世紀前期。這是各國專家和學者最基本的共識和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