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酵床零排放生豬養殖技術,就是利用生物菌種發酵,把豬糞便與大量鋸木屑、秸稈等干性農業廢棄物放在一起,生豬可以安閑地靜臥在干燥的顆粒物墊料上,這樣既解決了糞便的臭味,又改善了農業生態環境,一舉兩得。
淮源生態養豬場場長王常貴說,養豬場采用生態無公害養豬技術,引進國內較先進的發酵床養豬和漏糞板技術,實現糞便零排放,大大降低了生豬的發病率,提高了豬肉的品質。同時,獲得了農業部無公害認證,同國內大型屠宰企業雙匯、雨潤建立了常年的合作關系。
目前,桐柏縣已建成發酵床養豬示范場26個,新建、改建豬舍500多間8000多平方米,發酵床養豬存欄量5萬頭左右,已出欄商品豬1萬多頭,新增經濟效益60多萬元。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極大地調動了全縣養豬戶科學養豬的積極性,促進了生豬養殖業穩步、健康發展。
標準化養豬150模式投資適中,操作簡單,節省勞力,能有效解決農村養豬環境臟、疫病難防、成本高的三大難題,被稱為“福利養豬”,是切合農村實際的養豬新模式。目前,已在紅安、鄂州、大冶等地成功推廣。
一、技術要點:
標準化養豬是指全程標準化生產的一種現養豬方式,其核心內容是“良種+良料+良舍+良法”。
“標準化養豬150模式”是指建1棟全封閉式標準豬舍(規格為9M×24M),進行標準化飼養,每批出欄肉豬150頭。該模式豬舍環境可控、豬自由采食、自動飲水、全進全出,一年可出欄三批共450頭肉豬。

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體系是規模化養豬設備的又一條生命線。不論在任何情況下,質量是企業在市場中生存的惟一選擇。養豬企業在新的競爭形勢下,要想沖破技術壁壘,占領國內市場,進軍國際市場,首先要解決好養豬業生產中產品的安全和健康問題,這是市場的需要也是歷史的使命。規模化種豬生產企業作為養豬業的源頭更應該高度重視產品的安全與健康。在場地建設上和種豬生產管理中都要將種豬的安全與健康放在s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