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用牡丹間作套種技術概念
油用牡丹間作套種技術是以油用牡丹為主體,根據油用牡丹生物學習性,尋找那些對油用牡丹生長互補的植物,用于彌補油用牡丹栽植后2-3年才能見到效益,從而達到發揮土地(通常為農業用地)立體效益,提高土地利用率及生產效益的栽植技術。油用牡丹鳳丹栽植后,一般需要2-3年才能見到效益。因此,根據市場需求及經營水平,因地制宜搞好油用牡丹鳳丹的栽培間作套種,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及生產效益。

選擇不同的植物進行間作套種,還可以起到控制雜草的滋生,或者產生一定的蔽蔭作用,這對鳳丹牡丹生長也是有利的。
大力發展油用牡丹產業
油用牡丹屬于芍藥科芍藥屬,是一種結實能力強,其果籽能夠用來加工食用油的植物。2011年3月,牡丹籽油作為新資源食品。油用牡丹具有較高的經濟、旅游觀光、自然生態和食用戰略價值。大力發展油用牡丹產業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湖北油用牡丹產業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但有廣闊的地域面積、良好的自然條件、豐富的種質資源、悠久的栽培歷史、成熟的技術支撐,這些都是我省發展油用牡丹產業的重要前提。湖北發展油用牡丹潛力巨大,前景廣闊,是特色農業的新途徑,應加強領導,加大宣傳力度和政策資金扶持,促進該產業的規模化、規范化和商品化發展。

加大油用牡丹產業發展的宣傳力度。中國的農業發展與轉型要靠中國人自己解決,發展木本糧油和生物能源,是推動農業經濟增長的戰略選擇。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提糧食安全,將完善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體系放在sw。我們應深刻認識到糧食安全對13億人口大國的重要性,清醒地認識到大力宣傳加快發展油用牡丹產業,對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

油用牡丹是一種多年生小灌木,也是一種很好的生態樹種。油用牡丹栽植密度(定植)為每畝2200棵左右,株行距:0.5×0.6米。油用牡丹種植后,可以收益40年,堪稱鐵桿莊稼,不換茬就意味著節省了人力、物力和財力。油用牡丹耐干旱、耐瘠薄、耐高寒。牡丹籽,色黑、皮硬、味苦,不規則圓型,比黃豆稍大。鳳丹、紫斑兩個牡丹品種,結籽多,生長快。在高產試驗中牡丹籽曾經達到過畝產1980市斤,目前普通的鳳丹一般畝產可以達到800到1000市斤花籽。而一畝黃豆的產量也就是300來市斤,在出油率相同的情況,牡丹籽的產出率是大豆的三倍,一畝牡丹等于三畝大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