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單位用文化石"鑲嵌石"漸成嶗山綠石的主流,二十世紀九十年中期以后。海坑石告磬后,"果老嵌石"上的旱坑石被開掘,爾后的許多佳石,多采于此山之旱坑。因該石資源有限,以及為維護仰口景區的景觀,現產出嶗山綠石的幾個海坑、旱坑已被國家封閉維護。
武漢漢陽文化石奇石彎曲糾結在許多小塊綠石之間,鑲嵌石的特征是"翠"成束狀、縷狀。擠壓成塊狀結構,多以方塊及斜塊組成。其翠的晶瑩度稍差于圖紋石的平面翠,硬度也稍軟,但色彩更豐富多變,綠色中摻雜著黃、白、赭、紅,如湍流穿石,彩云流錦。鑲嵌式結構的綠石,一層厚約一至三厘米不等的石英狀粘層把許多小塊固結在一起的造型時,根據構成狀況,可順其紋理動錘,或劈或鑿。其石質一般較為堅硬,細密,加工后既圓且潤。
湖北潛江武漢文化石灣畔有兩條顏色特異的石脈蜿蜒入海中。一條偏向東南方,仰口海灣距青島市區有百里之遙。石質稍軟,顏色呈翠綠;一條偏向東方,石質稍硬,顏色呈墨綠。石脈越深入海底,質地越好,色澤越純。秋冬季節農歷初一和十五前后,海水退潮綠石灘露出海面時方宜采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