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接地體:又稱接地極,是與土壤直接接觸的金屬導體或導體群。分為人工接地體與自然接體。 接地體做為與大地土壤密切接觸并提供與大地之間電氣連接的導體,安全散流雷能量使其泄入大地。接地設計中,避雷檢測哪家專業,利用與地有可靠連接的各種金屬結構、管道和設備作為接地體,稱為自然接地體。防雷工程,防雷設計,超越電氣更專業。如果自然接地體的電阻能滿足要求并不對自然接地體產生安全隱患,在沒有強制規范時就可以用來做接地體。而人為埋入地下用作接地裝置的導體,稱為人工接地體。一般將符合接地要求截面的金屬物體埋入適合深度的地下,電阻符合規定要求,則做為接地體。具體參考接地規范,防雷接地、設備接地、靜電接地等需區分開。
雷電紅色預警信號
含義: 2小時內可能受雷雨大風影響,平均風力可達12級以上并伴有強雷電;或者已經受雷雨大風影響,平均風力為12級以上并伴有強雷電,且可能持續。
防御指南:
1.進入特別緊急防風狀態;
2.相關應急處置部門和搶險單位隨時準備啟動搶險應急方案;
其它同雷雨大風橙色預警信號。
3.2 自我預估雷電是否來臨
在認真收聽、收看天氣預報的同時,還可以通過自己的感官來定性地估計雷電來臨與否。
(一)仰望天空
當天空中的濃密烏云(積雨云)開始堆積變大變黑、發展很快時,就可能發生雷電。
(二)傾聽雜音
打開收音機收聽廣播時,如果聽到刺耳的雜音,即表示附近可能有雷雨云內放電現象(不過,注意要與附近可能的電磁干擾區分開來)。
(三)估計距離
判斷雷電何時到達本地的最簡單方法是,當看到閃電的一瞬間馬上讀秒,在閃電與伴隨的雷聲之間,會有一定的時間差。如果看見閃電后和聽見雷聲之間的時間間隔為5秒鐘,表示雷閃發生在離自己約1.5千米左右的位置;如果是1秒鐘,也就是一眨眼的時間就會聽見雷聲,說明雷閃位置就在附近300米左右。當遇到雷雨天氣時,可以記住每次聽到雷聲與看見閃電的時間間隔是越來越長,還是越來越短,以此來判斷雷雨是逐漸遠離而去,還是越來越近,從而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
(四)自我感覺
當你感覺到自己的頭發豎起或皮膚有異樣感覺時,那很可能就將受到雷擊,此時,要立即采取措施,進行自我保護。第四章 常見雷擊事故類型
雷擊事故報告
貴州省雷災頻繁發生,農村的雷災形勢更是異常嚴峻。由于宣傳不夠,農村雷擊事故發生后,村民不知道如何處置和上報,造成當地氣象主管機構(一般為當地縣氣象局)也不知道當地有雷擊事故,不能針對事故提出有效的應對、補救措施,因此,農村雷災的管理也是農村防雷的一個薄弱環節。為了有效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建立一個雷電災害上報的機制,每個村應有人負責此項工作,或由村委工作人員兼職。當發生雷災后,應迅速告知當地氣象主管機構,以便當地氣象工作人員及時鑒定、分析雷擊事故的成因,提出防范措施。第六章 住宅綜合雷電防護
隨著農村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居住環境也在不斷改善,電視、電話、洗衣機、冰箱和電腦等家用電器設備廣泛進入農民家中,雷電災害越來越頻繁,需要建立一套科學的農村住宅綜合雷電防護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