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間管理幼苗出現3-4片葉時進行疏苗,2-3星期后進行第2次間苗,并及時水,防止風吹傷根,遇天氣干旱酌情水,7-8月雨季注意排澇。苗高達45cm,可在芽接前1個月摘去嫩尖。冬季11月至翌年3月進行修剪,分3種樹形;自然圓頭形,疏散分層形,自然開心形。4-6月追灌肥水,在幼芽萌發前與幼果生長期間各追肥1次,每株成年樹可施0.25kg,然后水。
病害有杏疔葉斑。發芽前噴5度石硫合劑,展葉時噴0.3度石硫合劑。蟲害有杏象鼻蟲,另有袋蛾、天牛等。南杏仁,北杏仁在中國統稱之為杏仁。南杏仁也叫甜杏仁,微甜,這也是區分南杏仁和北杏仁的一個方法。首先劃分南北杏仁有這么幾種說法。
杏核具有極大的食用價值,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其需求量日益增長,除暢銷國內市場外,還遠銷日本、東南亞及歐美等國還是制造酒精和機械用油的工業原料。在河南省的三門峽等地有大面積的杏樹種植。目前我國杏仁加工企業均采用傳統的手工作坊形式,使杏仁產量、質量和經濟效益受到影響。所以說有必要研制一系列的杏核加工設備。在杏核破殼取仁過程中,要求杏仁破碎率要低,破殼效率要高。
現有的簡易破殼機對杏核破殼時,使杏核在厚度方向上受擠壓而破碎,通常要破殼多次,即一次破殼后篩去碎殼和杏仁,改變破殼間隙再次進行第二次破殼,以同樣方式進行第三次至第六次的破殼,此種方式進行杏核破殼加工,杏仁的破碎率高達15%-30%,降低了杏仁質量,因而造成很大損失,并且加工效率也很低。因此有必要研究杏核和杏仁厚度尺寸,杏核和杏仁之間的間隙等分布規律和杏核破殼時的變形情況,以尋求一種低破碎率的破殼方法

杏核中富含脂肪和蛋白質,既是主要的食用植物油來源,而且又可提供豐富的植物蛋白質。利用杏核或脫脂后的杏核餅粕的蛋粉,可直接用于焙烤食用,也可作為肉制品、乳制口、糖果和煎炸食品的原料或添加劑。以杏核蛋粉為原料或添加劑制成的食品,既提高了蛋白質含量,又改善了其功能特性。杏核蛋粉還可以通過高壓膨化制成蛋白肉。
杏核是食用植物油工業的重要原料,利用杏核油可制造人造奶油、起酥油、色拉油、調和油等,也可用作工業原料。杏核除經簡單加工就可食用外,經深加工還可以制成營養豐富,色、香、味俱佳的各種食品。杏核加工副產品杏核殼和杏核餅粕等可以綜合利用,加工增值,提高經濟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