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電電流 的概念通常就存在于這里~1C 作為一個標準單位電流表示的是放電倍 率,代表的是電池在 1 小時放電平臺(4.2~3.0V)放完時候能夠達到 的平均電流,看到這里可能很容易和上邊的容量單位的解釋聯系起 來, 沒錯, 1000mah 的電池容量在 1C 的情況下放電電流就是 1000MA 也 正是因為這個,很多時候大家都會在這里產生誤解。
![](http://zs1.img-/pic/240554/p5/20180813152725_0344_zs.jpg)
充電后靜置 1h, 在 20℃±5℃條件下以 1.5C 電流放電, 直到放電終止電壓 3.0V 或企業極柱條件中規定的放電終止電壓。此時的放電容量不低 于額定值的 90%; 功率型電池:按照廠家提供的專用規程進行充電。若廠家未提供充電器,在 20℃± 5℃條件下,蓄電池以 1/3C 電流放電,至蓄電池電壓達到 3.0V(或企業技術條件中規定 的放電或終止電壓)時停止放電,靜置 1h,然后在 20℃±5℃條件下以 1/3 恒流充電, 至蓄電池電壓達 4.2V(或企業技術條件中規定的放電或終止電壓)時轉恒壓充電,至充 電電流降至 1/30C 時停止充電。充電后靜置 1h,在 20℃±5℃條件下以 4C 電流放電, 直到放電終止電壓 3.0V 或企業極柱條件中規定的放電終止電壓。
![](http://zs1.img-/pic/240554/p5/20180813152725_0344_zs.jpg)
2.3.2從結構上區分: 能量型電池:對于能量型電池,放電的倍率較小,那么在綜合考慮內阻和容量的時 候可以把容量排在前面,當然在增大容量的過程中也要盡可能地減小內阻。在極耳的選 取上,能量型的可以相對薄。極耳越薄,電池的容量就會減大。在涂敷的厚度上,能量 型的電池極片要涂得厚些, 活性物質粘接附著力變大, 回到正極的鋰離子變多容量增大; 功率型電池:對于功率型電池,放電的倍率較大,那么在綜合考慮內阻和容量的時 候可以把內阻排在前面。在極耳的選取上,高功率型的電池極耳要厚些。
![](http://zs1.img-/pic/240554/p5/20180813152725_0344_zs.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