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產品控制工藝簡介
如圖所示,系統和設備整體由旁路增壓泵、物理處理機支路、水質監測-加藥混合單元支路、補水閥路、排水閥路、補水-排水流量及水質實時測控單元組成。系統內所有電動閥均為常閉型,旁路增壓泵可選擇變頻器控制模塊。
工作原理如下:
系統自控作業的整體過程定義為一個周期性的運行模式,該模式可細分為水質巡檢周期模式、排水控制周期模式、補水-加藥周期控制模式;三種模式依照系統設計的作業邏輯次序持續循環運行,從而完成合理的循環冷卻水測控處理作業。
(1)常態水質巡檢周期模式:系統啟動時默認進入水質巡檢模式運行,此時循環泵可選擇變頻器的低頻方式運行,在監測到水質參數調整信號需求時,循環泵的變頻器即可切換為工頻運行方式,從而可以加快水處理速度(當然也可無需配置變頻器,系統全程為大旁路流量運行方式);水質調整任務完成后系統恢復循環泵低頻運行方式;
(2)排水控制周期模式:在上述的水質巡檢模式下,一經發現電導率超過高限值時,系統即可自動強制切換進入排水周期控制模式,此模式下由系統強制關閉所有加藥設備以便節約不必要的藥劑投放,同時打開排水閥路的閥門組(其他無關閥門均為關閉狀態),由增壓泵實現速度較快的污水排放過程;污水排放量既可以由可設定的時間控制模塊實現,也可以由選配的排污流量計或者集水池的液位計底限值控制。至此系統完成了排水周期模式。
(3)補水-加藥周期控制模式:前述的排水周期完成后,由系統接續自動切換進入補水-加藥周期控制模式,該模式下打開補水-加藥支路的閥門組(也可同時打開物理處理支路的閥門組),其他閥門均處于關閉狀態,系統開始自動補水和同步加藥過程,或者由選配的補水流量計比例式匹配加藥泵流量,從而實現合理的補水-加藥周期控制模式,該模式的控制原則是補水量、加藥濃度和加藥流量的參數需明確設置,這些依賴于補水流量計、集水池高液位或合理的補水時間。在此補水-加藥周期完成后繼續由系統自動切換進入下一輪“常態化水質巡檢模式-排水控制周期模式-補水-加藥周期控制模式”,從而實現周而復始的循環水旁路水質測控工藝作業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