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非遺生活化
來源:未知 導讀:為助力非遺保護、傳承和弘揚,遂昌縣專門在淤溪建立非遺生態保護區,幫助村里購買演出服裝、樂器。在初始階段,政府必須用好有形之手,搭建一個展示平臺,扶一程…...
為助力非遺保護、傳承和弘揚,遂昌縣專門在淤溪建立非遺生態保護區,幫助村里購買演出服裝、樂器。在初始階段,政府必須用好有形之手,搭建一個展示平臺,扶一程,送一馬,把資本、人才和信息等要素導入產業鏈中,使其自我運行、自我積累、自我提升。
眼下村里已籌備組建國遺文化演出公司,最終把淤溪打造成一座活的農耕文化博物館。讓后輩通過這種形式體會傳統,也讓游客感受農耕的質樸、自然。
每一項遺存都積淀著久遠的歲月印痕,其實非遺的復活就在我們身邊春到淤溪,班春勸農;夏到淤溪,避暑休閑;秋到淤溪,七月秋賽;冬到淤溪,婚嫁表演。一年四季,十番古樂繚繞。淤溪,已然開啟鄉土農耕文化產業化的大門。
總有這樣一種記憶,讓人重拾新奇激動;總有這樣一個日子,讓人聚焦傳統文化。5月初,昆曲十番表演隊將前往莎士比亞的故鄉英國斯特拉夫德進行文化交流,讓人一睹中西方戲劇大師跨越時空的擁抱。
鄉村非遺生活化,農耕場景舞臺化。從原來的寂寞傳承,到現在的“眾星捧月”,鄉村已然成了大舞臺。村里不僅建起十番傳習基地,鎮小學、縣城實驗小學、職業中專都有了傳承課堂,讓人處處感受到了非遺活在當下的熱度。
歡迎光臨官網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