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絡的日益發展,一種以“公益眾籌”形式為基礎的網絡互助平臺也逐漸流行起來。普通民眾參與其中以均攤的形式為其他患病的會員提供小金額救助,當不幸身患重病時可以獲得來自其他會員籌集的救助資金,e互助就是這樣一個帶有公益性質的網絡互助平臺。
近日,e互助江門志愿者一行人前往探視江門市內一名受助的癌癥會員黃巧娜女士,并代表e互助全體會員向她捎去慰問。在愉快輕松的交談中進一步了解了黃女士的具體zl情況。此前,黃女士接收到一筆由e互助全體計劃會員籌集的近25萬元的互助金。
黃巧娜女士是一名普通的企業文員,廣東省江門市人。35歲的她,也是一個上小學5年級孩子的媽媽,但生活總是這樣毫無征兆地跟這位年輕的媽媽開了個大玩笑。2016年5月,在一次體檢中,醫生告訴黃女士檢查發現了異常,不排除癌癥的可能。這可把她給嚇壞了,她不能接受這樣的結果,再到當地的婦幼保健院檢查時,結果還是一樣。最終,6月術后病理確診為宮頸癌。
在交流過程中,志愿者問及黃巧娜女士剛開始知道自己有可能患癌的心情,她總是搖著頭重復一句話,“很不相信,很抗拒!wq沒有心理準備!”在家人的鼓勵下,她懷著忐忑的心情決定在e互助這個平臺申請互助金。黃女士在交談中表示,“當知道自己成功申請了互助基金時,真的很高興!我自己也面臨著失業的危機,這筆互助金減輕了我的家庭經濟負擔,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安慰了。”
據了解,黃巧娜女士早在2014年10月經親戚介紹,加入e互助ka互助計劃。“在此之前一直都有參與這個計劃,一開始只是想著可以助人為樂,一方面幫了別人,另一方面自己也能得到保障······”黃巧娜女士說,“非常感謝e互助全體成員,沒想到幫了別人{zh1}也幫了自己!”
天災、疾病意外,風險潛伏在每個人的身邊。這些風險一旦降臨在沒有保障體系保護的人身上,后果可想而知。調查顯示,中國有兩億多家庭,面臨著“災難性醫療支出”的風險,也就是一旦有重疾癌癥發生在這些家庭的成員身上,對整個家庭產生的將是毀滅性打擊。而對于那些收入穩定略有積蓄的家庭來說,風險的發生也會讓整個家庭遭受沉重的壓力。
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通過互助保障方式,可以將突發重大疾病的救助行為,從事后彌補優化為事前預防,未雨綢繆。e互助的創新互助模式是以會員之間互相幫助、共攤風險為目的,提供的是健康風險保障,而非金融理財回報。所有會員均自愿加入和自由退出,秉承著“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理念進行捐助式互助,健康時利用幾元零錢去幫助有需要的會員,當自己患病時則及時獲得他人的回饋幫助。
目前,e互助共推出兩款互助計劃:ka無憂互助計劃(少年版、中青年版、中老年版)和意外互助計劃。在這里民眾既可以為自己添加不同種類的互助計劃,給自己一個更全面的保障;同時也可以把自己的家人加入到互助計劃中來,給家庭以360度的保障。平臺互助情況和運營情況,全面線上披露,接受所有會員監督。
截止至2016年10月31日,e互助已經順利完成195起互助事件(187起癌癥,8起意外),合計募集互助金逾3470萬元。會員個人最多參與195次互助支出,均攤花費僅百元(116.96元)。通過這樣全面的互助保障模式,e互助讓樂于助人的精神在會員中傳遞,讓每一份愛心都收獲回饋。每一位會員,不僅可以通過e互助以較低的成本給自己和自己的家庭一份保障,更可以與70多萬家庭在e互助互幫互助,匯集眾人一點點愛心之力,化成互助友愛的海洋。
作為中國救助規模{zd0}的網絡互助保障公益平臺,e互助在不斷挖掘并滿足用戶需求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優化自身建設。致力于將自身保障與奉獻愛心wm結合,力圖編織一個覆蓋中國所有中低收入家庭抵御大災、大病的保護網。更多內容也可以搜索e互助官方微信公眾號或者登陸e互助官方網站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