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看到有些孩子在家長沒有滿足他的要求時大聲哭鬧、在地上打滾,或撕扯自己的頭發、衣服,或抱著成人的腿部賴著不走。這些行為稱為暴怒發作。暴怒發作中的孩子往往不聽勸阻、除非成人滿足他們的要求,否則會僵持下去。
暴怒發作與孩子的性格有關,但頻頻發作的原因往往在于家長身上。
首先,是家人的溺愛。父親、母親或爺爺、奶奶過分疼愛孩子,總怕孩子受委屈,為了博取孩子的歡心,有求必應,而不考慮這種要求是不是適當。這樣就逐漸使兒童滋生了一種自我為中心的意識。自我為中心的孩子,無論做什么事,都是以自己的意志為轉移,隨心所欲,為所欲為。有時,父母覺得孩子的要求過于無理,本不想答應,但孩子一發脾氣,就立刻加以滿足,這是一種最糟糕的做法。因為孩子從這樣的事情中知道,發脾氣是滿足愿望和要求的zyx的手段,于是就變得更容易發脾氣了,造成了惡性循環。 其次,是家庭教育缺乏一慣性和一致性。今天禁止的事,明天便鼓勵去做,父親認為是好事,母親說壞,爺爺同意的事情,奶奶偏要阻攔。這樣就會增加孩子的受挫感,從而導致煩躁和暴躁。
再次,是父母對孩子要求過分嚴格。孩子稍有過錯或沒有按要求去做或做的不好,父母就嚴加訓斥甚至把孩子狠狠地揍一頓。這種做法會造成兩種不良結果。其一,使孩子感到不滿和壓抑,這種不滿和壓抑會在以后的某種場合中表現出來;其二,父母的舉動,為孩子提供了一個效仿的榜樣,一旦環境適當,孩子也會表現出同樣的暴躁和攻擊行為。除此以外,疾病與生理條件也是引發壞脾氣的原因之一。神經衰弱的兒童特別容易興奮、發脾氣,處于疾病和疲勞狀態中的孩子也常常有煩躁不安,易于發火的表現。
那么作為家長當孩子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時應該怎么做呢,推薦以下幾種方法:
{dy},孩子大哭大鬧時,要采取不理睬態度。必須讓他們意識到哭鬧是無濟于事的。等孩子停了哭泣,能夠心平氣和地回答問話時,再去教育他。孩子看到成人態度堅決,自然會停止哭鬧,聽從教育。
第二,當孩子不聽家長勸阻或拒絕服從命令時,可放手讓他自己去碰碰釘子。當他受到挫折時,自然會知道家長為什么不讓他做的道理了。這種處理越及時越好。
第三,經歷“反抗期”是孩子正常發育的必經階段。在這個階段里,父母對孩子的行為應注意適當加以鼓勵,促進他的自我意識的形成。當你不滿意孩子的行為時,在批評的同時仍要表示喜歡他,不可責怪打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