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搜索事件有瑯琊榜,那么“9.3閱兵”一定排在榜首:閱兵當天搜索量超過一億。一億是個什么概念?反正你們都在追的《瑯琊榜》,每天的搜索量只有它的1%。
在這一億背后,可不是因為有梅長蘇,而是一群堪比江左梅郎的小伙伴,用情懷和行動,重新定義了“百度搜索”。
與時間賽跑的人離成功最近
“如果讓你用一種顏色來形容百度,會是什么?你知道嗎,很多人告訴我是灰色,也就是沒有感覺。”這是90后的PM李鵬接受采訪說的{dy}句話。
我們要做的不僅是搜索,而且是百度的情懷,是有溫度的故事。在閱兵這個事件上,由市場和運營同學組成的項目組從一開始就朝著更遠的地方前行。李鵬團隊和市場部李媛一起,碰撞出了閱兵當天直擊人心的彩蛋。
.jpg)
李鵬(前排左)和團隊
每逢重大的事件,百度首頁做彩蛋都是慣例,但是這回不一樣。滴滴的電報聲,時間的縱橫,沉淀的圖片,如果你在當天打開百度會發現,它已經不是一個冷冰冰的搜索框,而是一段歷史就此展開。
當搜索有了情感,它就和用戶靠得更近。這個彩蛋的關閉率只有不到10%,觀看率比平時提升了200%。
實現它的過程也是場戰役。整個項目組前后改了14個版本,內部評估時依然不滿意。“每一幀畫面浮出的動態是放3秒還是4.5秒?彩蛋放在搜索框下邊多出20個像素……”供應商根本滿足不了嚴苛的標準,團隊UE張瑤和王彬決定推倒重來自己上。她們原本承擔著世界大會、胡楊林等幾個重要項目,但還是擠出一周時間。最終在迭代了20多個線上版本后終于成型,但就在閱兵前{yt}晚上,手機端的一部分小眾機型又出了問題,本著對每一位用戶負責的態度,凌晨2點到7點,李鵬團隊的王琪、張慧、市場部李媛和測試的同學一直在做適配。
與時間賽跑的人離成功最近,“這個過程很艱難”,一周的鏖戰換來了項目的順利上線。
.jpg)
李鵬團隊畫產品原型圖
敢于挑戰,才能走得更遠
為什么要今年閱兵?因為到下一個十年,可能就沒有抗戰老兵了。多少人因為這句話紅了眼眶。閱兵,它不只是長安街上的大國風范,還是一個民族的歷史,一段不能忘卻的記憶。
面對這樣一件事,市場的同學也在想,我們可以再做點什么。“如果事情做起來毫不費力,就是在浪費時間。”愛跑馬拉松的李媛個子小小的,身上有股跑者特有的堅韌。不做重復的事,要做情懷,做創意,《小崔聊抗戰》這個構想由此而產生。
.jpg)
馬拉松女孩李媛
因為崔永元身體不太好,拍攝一直擱淺,一直到閱兵前三天才定下時間:夜里10點。崔永元對這個節目非常認同,帶了將近20人的專業制作團隊,還連夜讓好友送來與抗戰相關的文物和收藏品,更是主動要求引用百度大數據研究的90后二戰觀。從夜里10點到第二天早上7點,10個小時的錄制,李媛感受到一位主持人對于抗戰的情懷,對于歷史的紀念,而這些,也是百度想去傳遞的價值。
.jpg)
崔永元在節目中主動引用百度大數據研究
《小崔聊抗戰》火了,給整個閱兵搜索帶來超過400萬的query,不僅傳遞出百度的品牌影響力,還帶來實際的流量。其實一開始,誰也沒有把握這樣的創新一定能帶來什么,但是“我們要試一試。”市場部的李雪潔說,“我們不看過往做過什么,我們只想還可以挑戰什么,敢于想象,才能走得更遠。”處女座的她對于團隊的要求是:創造新的可能,不斷突破自己。李媛提出小崔的創意時,離閱兵只有十幾天了,但李雪潔鼓勵她去做,“擁抱變化,對結果負責。”
.jpg)
時刻擁抱變化的李雪潔
談到閱兵項目的成功,李媛說就是“心跳的感覺”,因為你不知道什么時候會出狀況。比如崔永元的身體狀況一度讓大家覺得可能拍不了,閱兵彩蛋的上線幾具波折,全程跟項目的李媛也揪著一顆心。但就像跑馬拉松一樣,不到{zh1}一刻,不放棄。“不到閱兵那{yt},不到閱兵那一刻{gjldr}站在城墻上,那么這個項目一切都有可能,就要去做。”
不辜負每一個日常,明天就不會迷茫
當你在朋友圈刷著白俄羅斯轉圈小王子、pmm的紅裙子時,時效運營的同學已經在后臺做出了好幾個新聞大卡;當直播屏幕上出現30萬裁軍的消息時,10分鐘之內,百度搜索已經可以看到最全的內容專題。
PC端17個卡片資源,wise端29個卡片資源,6千萬的點擊量,直播期間每10分鐘一次的更新頻率,24小時不停歇地更新,運營的同學在這場戰役中實現了快速、全面的成果。
運營要做到{jz},并非說說這么簡單,有對用戶需求的洞察,有敏銳的判斷,快速的反應和溝通整合能力。時效運營的許麗娜還記得單雙號限行的消息一出,她馬上做了知心卡片,哪些路段需要繞行,地鐵是否封站、當天限行號碼等,用戶一目了然。閱兵前{yt},用戶對閱兵新聞資訊的搜索明顯增多,機器不足以抓捕到足夠而精準的信息,必須手動更新,李念覺、許麗娜等運營同學自動轉換為輪班模式,確保{zx1}資訊實現分鐘級更新。凌晨兩點,為了確保直播不受廣告干擾,他們一家一家打電話去找資源方確認,即便只有5秒的廣告也不輕易放行。
.jpg)
新聞運營在生活中也時刻敏銳 許麗娜(上)李念覺(下)
“我們{wy}的不變就是在變”。負責時效性產品的張濤這樣形容閱兵項目。“以前我們覺得搜索是不可以有態度的,但這回,我們要輸出價值觀,不能只做內容的搬運工”。在這次閱兵搜索中,他和團隊一起分析用戶需求,推出大量原創內容。直播的資源導入,在用戶需求和商業價值間平衡,最終選擇了沒有廣告的愛奇藝;直播過程的內容實現分鐘級更新,隨時根據熱點比如習主席左手致禮、閱兵總指揮官等,迅速推出內容;閱兵結束后10分鐘推出完整專題。這些,只有百度能做到,不僅比拼產品和運營,還比拼技術,“全網抓取,篩選,排序的能力,只有百度有{zh0}的技術。”
.jpg)
不做內容搬運工的張濤
“我們一直在思考,搜索可以是什么,搜索應該是什么。一億的搜索量,證明用戶非常認可百度,它是一個強有力的入口。更重要的是,百度做了發聲,它賦予了搜索溫度,有情懷,有格調。”閱兵項目負責人劉露如此總結這次成功的意義。
但搜索想做的并不止步于此。閱兵依然有遺憾,當初大家設想的是,點擊百度直接觀看直播,但因為資源方無法承受巨大的流量而沒有實現。“有了這次的經驗總結,下一次,冬奧會直播,我們一定會做到。”說到這里,溫柔的劉露眼神中洋溢著堅定和力量——我們不由期待,下一次的遇見定是更加精彩。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