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百度推廣13929592370劉經理也談谷歌與百度:是數據"變臉"還是李彥宏"吹牛"
分享人:何揚 部門:技術管理部
分享理由:正月初五CCTV 2播出的紀錄片《遇見大咖》中,李彥宏回應“谷歌的退出所以才成就了百度”傳言時表示:谷歌在離開前市場份額下跌,百度的成功跟谷歌退出沒有必然的聯系。一石激起千層浪,谷歌中國擁躉隨后甩出“第三方數據”回擊“李彥宏的辯解”,那么我們不妨先來了解一下第三方數據中不為人知的“貓膩”。在2007-2009年期間,百度的市場份額是持續上升的,而谷歌的份額盡管有過提升,但自2009年開始就已經下跌。谷歌離開中國前,其實并沒有那么驕傲。
情人節當天,百度和谷歌這對相愛相殺的老CP再次搶占了人們的眼球。起因源于在正月初五CCTV 2播出的紀錄片《遇見大咖》李彥宏特輯中,李彥宏回應“谷歌的退出所以才成就了百度”傳言時表示:谷歌在離開前市場份額下跌,百度的成功跟谷歌退出沒有必然的聯系。
一石激起千層浪,谷歌中國擁躉隨后甩出“第三方數據”回擊“李彥宏的辯解”,數據顯示,從2007年-2009年,谷歌離開中國前業績一路飆升。
那么,究竟是李彥宏看到了傳說中“老板看到的數據”?還是谷歌擁躉“打死也不愿意承認”現實?我們不妨先來了解一下第三方數據中不為人知的“貓膩”。
第三方數據的貓膩:用戶份額≠營收份額
點開該作者所引用的2007-2009三年的六組數據發現,其中只有2007年的易觀數據是用戶份額,其余五組全部是營收份額。
那么,用戶份額與營收份額有什么不同?搜索引擎的市場份額究竟以何為考量?
首先,需要明確,當談及網頁搜索請求量,指的是用戶份額,而當談論收入時,則指的是營收份額, 兩者不能等同。其次,搜索引擎的收入不光是本地(本國)搜索流量變現,也包括網盟廣告等其他廣告形式(2010年谷歌的營收中AdSense收入占比高達 68%)。因而,即使谷歌離開中國幾乎wq無法使用的情況下,2014年它在中國市場的營收仍有60億元,絕大部分是中國企業在海外市場投放的廣告費。如果把這60億收入也放到中國市場中與百度、搜狗、360等進行營收份額的對比,顯然不能真實反映這幾個搜索引擎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及影響力。
顯而易見,搜索引擎的市場份額應以用戶份額為考量,用戶份額是搜索引擎的流量基礎,也是收入基礎,是表明搜索引擎競爭力的最核心數據。
谷歌退出中國市場前:份額確實在下跌
搞清楚了第三方數據的背后故事,不妨再用維度相同且能真正體現市場份額的網頁搜索請求量來對比谷歌退出前二者的市場份額。
谷歌2005年進入中國,2010年初宣布退出,根據艾瑞數據顯示,從2005年的26.9%,到2009年的18.9%,五年間谷歌市場份額同比下降8%。
縱觀2007-2009年間多家第三方數據機構發布的網頁搜索請求量,可直觀對比二者市場份額變化。
艾瑞發布的2007-2009年網頁搜索請求量市場份額:
百度:07年72.6%,08年73.2%,09年76.0%
谷歌:07年17.2%,08年20.7%,09年18.9%
三年中百度的市場份額持續上升,而谷歌到2009年則同比下降了1.8%。
易觀發布的2007-2008年網頁搜索請求量市場份額(09年數據暫缺):
百度:07年59.3%,08年62.9%
谷歌:07年23.4%,08年26.9%
從07年到08年,百度與谷歌份額都有所上漲,而當年雅虎中國的市場份額直接從11%下跌到5.9%。
正望咨詢發布的2007-2009年網頁搜索請求量市場份額:
百度:07年9月61.8%,08年65.8%,09年69.9%
谷歌:07年9月26.9%,08年22%,09年19.8%
正望咨詢數據顯示,百度市場份額持續上升,谷歌則一路下降。
綜合而言,盡管第三方數據存在一定差異,但在2007-2009年期間,百度的市場份額是持續上升的,而谷歌的份額盡管有過提升,但自2009年開始就已經下跌。
谷歌離開中國前,其實并沒有那么驕傲。
為什么說百度的成功與谷歌的退出并無關系
那么,是什么造就了“百度式成功”?
縱觀中外企業一次次本土PK,比如阿里與eBay,比如百度與谷歌,不得不說,中國造的成功往往得益于其更懂中國人。
試以百度發展壯大為例,百度貼吧、百科以及知道的推出匯聚了大量中文內容,收購導航網站契合普 通網民的的互聯網使用水平,“百度一下,你就知道”的宣傳改變了很多人的搜索習慣……從產品設計到商業推廣,百度潤物細無聲地“討好”國人使用習慣,正是 一系列本地化策略,終于成就了其在搜索行業的地位。
也無怪乎李彥宏耿耿于懷,畢竟,比起負氣出走與用戶“分手”,陪伴需要天長日久的磨合與淬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