馳名世界的法國大菜以海鮮為最,最值得稱道的是俗稱“蠔”的牡蠣。早在中世紀時,蠔已是法國人鐘愛的珍饈。到了講究豪華排場的17世紀,蠔有了更多的吃法,但美食家始終推崇生食。蠔是一種有“海中牛奶”之譽的海洋生物,富含人體必需的蛋白質和微量元素,尤其在生食時其營養價值極高。若佐以口感偏干的白酒,生蠔的味道會更臻鮮美。
但生蠔竟屬于生猛海鮮,沒有可靠的、良好的衛生保證,生食會引起高燒、ft等一系列病癥。具有食生蠔悠久習慣的法國,卻很少聽說食生蠔而得病的事,這自然與法國嚴格的食品衛生管理有關。
奧貝爾日是巴黎馬約門附近小有名氣的海鮮餐館,已有80年的歷史。僅供應生蠔一項,就占該餐館40%的營業額。餐館鋪面由幾只巨大的冰柜組成,里面是各色海鮮。鋪面主管貢蒂埃告訴記者,為確保送上餐桌的生蠔新鮮潔凈,事先要做好凈化、保鮮等好幾道工序。
法國生蠔體大、肉細、汁多。但是,打撈上來的生蠔必須先放在海水培養池中“凈化”。經過約一周的時間,生蠔吐盡淤泥,脫除表面不潔附著物后,方可進行質量認證。
奧貝爾日餐館平均每天消費生蠔三四百公斤。按規定,餐館所需的生蠔應在頭{yt}向產地或批發市場定貨,當天早晨6時前后送到餐館。生蠔非常嬌氣,溫度和濕度的要求很高,一旦離開培養池必須冷藏。運輸生蠔也要使用清潔的冷藏車,裝車和運輸途中都得避免污染,運送的時間也盡量要短。
生蠔的冷藏一般在4至5攝氏度的恒溫,高了滋生xj,導致蠔肉腐爛,低了會凍壞或凍死生蠔。衛生檢疫部門定期派人生蠔的生產、運輸、銷售和餐館處理進行抽樣檢查。檢查內容包括蠔肉的含菌量、保鮮設備的清潔度、包裝的標準化程度等等。在貢蒂埃的指點下,記者看到奧貝爾日餐館每一個裝生蠔的小箱子上,都詳細標明了產品名稱、等級、份量、數量、許可證號碼、檢疫結果、包裝日期和地點以及生產商的名字和聯系電話等。按照標準,一箱生蠔應重15公斤。運到餐館后的生蠔,最多在冰柜中保存6天,而且不能隨意翻動或與其他食品混雜擱放。
同貢蒂埃一道處理生蠔的服務員有4個。上班時必須穿紅色工作服,與其他服務員白色或黑色的工作服形成強烈反差。服裝色彩的差別有不錯的監督效應,來就餐的客人一目了然,可看著貢蒂埃他們如何處理每一只生蠔。
嘗過生蠔的人都知道,生蠔好吃殼難開。其實,餐館中用于開生蠔的工具很簡單,只需一把尖尖的小刀,同手的靈巧配合。每一位與生蠔打交道的餐館服務員,都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技能培訓和相關知識與法律的學習,如生蠔種類的辨認、生蠔的營養價值和衛生標準、保質條件和期限、開蠔操作程序與技巧等。貢蒂埃說,他和他的同事每年要進行例行的體檢,還要做到工作服常換常洗,小刀定時消。手的清潔當然是最關鍵的,必須不斷用清水沖洗。盡管如此,開生蠔時,手指仍然不能觸碰蠔肉。如果違反這一套操作規程,造成蠔肉污染,引起食客不悅,餐館將受到重罰。說著,貢蒂埃拿起一只生蠔,一手托蠔于掌心,一手持小刀,還未等記者看清,細小的刀尖已敏捷插入橢圓的殼內。只見他手腕輕輕往下一壓,剔透乳白的蠔肉便露了出來,豐潤香腴,逗人食欲。
撬開殼的生蠔立刻擺在一個大大的圓盤上,盤底鋪滿碎冰,上面精心點綴幾瓣切開的檸檬。直到此時,鮮美的生蠔托盤才能被安全地端上餐桌。品嘗者不加任何調料,只要淋幾滴檸檬,便可放心地享受爽嫩可口、原汁原味的法國生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