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臺東縣東南約49海里處,有一個因海***山爆發隆起堆積而成的島嶼,它因盛產蘭花而得名“蘭嶼”,那里至今保留著極為傳統的達悟人風情,飛魚、拼板舟和地下屋是他們的符號,而每年3—6月還是達悟人的重要祭典:飛魚祭,最有意思的是,此期間運氣好的話,還能看到隨著黑潮洄游海面的飛魚,場面甚是壯觀。
每年3月到6月的飛魚季節,海洋會準時掀起男人們的集體心跳。為了躲避天敵,飛魚進化出了一種獨特能力,快速擺動尾部,產生巨大的推動力沖出水面開啟滑翔模式。魚干的加工并不復雜,簡單處理后曝曬三日即成美味。簡單的食物,本真的生活,離大海最近的人們深深懂得與自然的相處之道。
飛魚的胸鰭特別發達,張開有如雙翼,能在水面飛躍數十米遠。飛魚的鱗片大而薄,胸鰭半透明,當飛魚成群結隊在海面上御風而行時,片片魚鱗反射著陽光,燦爛而耀眼;到了晚上,漁船點上火把,飛魚循光而至,月光和火光交相輝映,飛魚也因此而反射出美麗的光芒。如此壯麗景象,難怪雅美族會認為飛魚是神賜予的禮物。每年三月初至九月底,大批飛魚隨太平洋黑潮洄游至蘭嶼外海。七月以后臺風多,三至六月是雅美族捕飛魚的旺季。
據說飛魚是天神給雅美人的禮物,雅美祖先曾經混吃不同類的魚而生病,后來好心的黑鰭飛魚教導雅美族如何招、捕、辨認、煮食各類飛魚。種種因素促使雅美族待飛魚特別心存戒慎,以各種儀式配合漁撈、煮食活動以及曬曝過程,以保一切安全無虞。因為飛魚的這種心理情結,使飛魚成為雅美化的核心。雅美男人全年1/3的時間用于捕撈飛魚,各種和飛魚有關的禁忌、祭儀主導了雅美族的生活。
為祈求造物者賜與族人豐厚的食物,自大船招魚祭揭開捕撈飛魚的序幕后,大船初獲魚祭、漁組共宿成員返家祭、小船晝漁祭、飛魚終了祭、飛魚收藏祭、飛魚終食祭等祭儀相繼展開,這些和飛魚有關的祭儀統稱為“飛魚祭”。
面前的飛魚,有很多刺,肉質尚算鮮嫩但不至于“美味”,但吃下去,我感覺到是在品嘗他們的,品嘗他們海的虔誠。
飛魚長相奇特,胸鰭特別發達,像鳥類的翅膀一樣,整個身體猶如織布的 ”長梭“ ,它憑借自己流線型的優美體態,可在可飛行幾百米,在浩瀚無垠的海洋中堪稱奇觀,而它們來自臺灣東部的一座叫 ”蘭嶼“ 的小島,島上以達悟族為主,他們將飛魚用海鹽腌漬,再曬成魚干,味道鮮美十足。
全國招商/貨源充足/長期供應
特色服務:代加工協議、品牌授權、一件代發。
服務:各類海產品,歡迎各大網絡銷售平臺、獨立商城、地方特***、淘寶天貓賣家、微商、各地經銷商,超市,農貿商戶,酒店,私房菜、食堂,小吃旺鋪等前來批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