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大棚的建造方法和注意點。但值得提出的是使用簡易大棚僅僅是處于以下原因:
1、資金比較緊張而且稍有規模的投資者,因為大棚的建造比較便宜。
2、飼養場地不固定,有可能一年或兩年更換場地的,比如放養等等!!這類雞棚也可以使用大棚,畢竟移動方便。
但從技術角度講大棚養雞存在不少弊端,一般情況下不推薦使用大棚養雞:
1、大棚往往采用塑料紙封閉,因此透氣性差,棚內的濕度往往難以控制,濕度大是養雞的大忌。
2、不少養殖戶往往是因為圖便宜和省事而使用大棚養雞的,所以大都地面都是泥地,問題就在這里,泥地再加上大棚的透氣性差共同導致大棚內地面往往比較潮濕,甚至雨天會比較爛,這些是養雞的隱患。
4、大棚的保溫性能差,而且牢固性不夠。

溫室大棚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會出現種種問題,比如竹竿折斷、墻體坍塌等等。因此必須注意對溫室大棚的維護整修,以保持其良好的功能,延長其使用壽命,從而為菜農創造出更大的經濟效益。對于溫室大棚的維護管理可以從以下四方面慮:
一、溫室大棚的墻體維護
“護后坡”是溫室大棚墻體維護的關鍵。其方法是,對于新建的溫室大棚,要等平整好“后屋面”土層后好使用一整幅新塑料薄膜覆蓋后墻。假若想降低成本,可利用舊棚膜,但要將破損處用膠帶粘住,確保防止雨雪無法滲透,保護墻體。而后再在塑料薄膜之上,加蓋一層無紡布等防曬材料,又能起到防除雜草的作用。{zh1},棚頂和后墻根兩處各東西向拉根鋼絲將其固定,或用編織袋裝滿土每隔1米壓蓋1次。“護坡”完畢之后,在生產中應盡量注意保護棚頂處的無紡布和塑料薄膜。同時,也不宜在棚頂之上埋設用于拴系壓膜繩的地錨,因“后屋面”的土層較為疏松,且土層較薄,埋設地錨不夠牢固。對于多年的小老棚而言,其護坡方法基本相同,的區別是,要事先通過人工或挖掘機將脫落碎土重新堆砌到蔬菜大棚后坡上,而后再進行一系列的護坡工作。
二、溫室大棚前后屋面維護
溫室大棚的前屋面上最主要的就是棚膜。因此我們在換膜維護中,一定要選購適宜于溫室大棚的薄膜,并通過正確的棚膜覆蓋方法,延長棚膜的壽命。一般而言溫室大棚薄膜共分兩幅,一幅為屋面棚膜,另一幅為放風棚膜。覆蓋大棚棚膜宜選擇晴天、無風的下午進行,首先拉膜上棚,可沿著大棚前面,將棚膜一端抬到大棚西邊。而后再拉起棚膜一邊,從大棚底部上去,沿著拱桿向上走,將薄膜拉上棚面。第二步固定膜上端。將鋼絲固定在拉繩上,順勢把鋼絲穿過棚膜,之后,再把鋼絲這一端固定在棚西墻處的地錨上,鋼絲另一端用緊線機固定。第三步固定膜兩端。先用該處棚膜邊沿將長約10米的竹竿bao好,而后拿起竹竿往下拽,待將其拽緊后,便可用鐵絲將其固定在地瞄上。為了加強牢固性,建議鐵絲在鋼絲上呈S型纏繞。第四步埋壓膜前端。在大棚前沿處,用竹竿卷上棚膜前端,下拽拉緊棚膜后,另5人用土埋壓棚膜,并踩實。待大棚的放風棚膜也覆蓋后,便可上壓膜繩,以加強棚膜的牢固性。
一些棚齡在5年以上的溫室大棚,其后屋面的覆蓋物會因年久失修而出現損壞。因此,對溫室大棚的后屋面進行合理維護是非常有必要的。可通過重新更換棚膜鋼絲、覆蓋保溫、防水材料、覆土等步驟進行維護。另外,要特別注意上土的高度,以不超過溫室大棚屋頂為宜,且要南高北低。
三、溫室大棚的棚內設施維護
我們所說的棚內設施主要指有立柱溫室大棚的棚內立柱。在溫室大棚內,立柱的主要作用是支撐拱桿,防其彎折。受溫室大棚建造的制約,一旦棚內立柱出現折斷,重新更換立柱的難度比較大。因此我們建議,如果僅僅是立柱出現輕微斷痕,可采取在其一旁增設加固短立柱的辦法進行維護。另外,對于無立柱溫室大棚而言,隨著其使用年限的增加,這類大棚的骨架易發生變形,建議在棚內相應位置增添立柱,支撐住變形的骨架。
四、附屬材料或設備維護
溫室大棚的附屬材料或設備,主要bao括草苫或保溫被、浮膜、卷簾機等。對于這些,維護起來比較簡單。為了延長草苫壽命,使用卷簾機卷放的草苫,需用尼龍繩把每一床草苫縫合起來,以免拽斷草苫上的織線。另外,溫室大棚草苫在其底部增添一層無紡布和塑料薄膜效果是非常好的,其方法為,在溫室大棚覆蓋草苫前,先將無紡布和塑料薄膜一塊平鋪在棚膜上,再用細鋼絲將其上端固定在蔬菜大棚后墻上,然后再把草苫覆蓋其上,{zh1}用細鋼絲將兩者的上下兩頭連接起來即可。

引大棚養殖肉雞編輯
用塑料薄膜將棚內地面或網架橫向隔出一小片區域作育雛用,根據雞苗大小,逐漸縱向擴增育雛面積。進雛前24小時調節好棚內溫濕度,使育雛區溫度達35℃,濕度達65%—70%。初養大棚要提前48小時升溫,并排除棚內地面蒸氣。
1、溫度。各生長時期雞只對溫度的需求不同,但同其它環境養雞一樣,基本為1—3日齡35℃,1周齡35℃—32℃,1—2周齡32℃—29℃,2—3周齡29℃—27℃,3—4周齡27℃—24℃,4周齡以后為21℃—18℃。值得注意的是,溫度的降低是個緩慢的過程,其調整是以雞群生長有舒適感為標準。每天棚內溫度要基本穩定,早春和冬季晝夜溫差大,要做好棚頂走檐的草簾和棚腳草簾的掀蓋工作。給溫方式一般用地爐,這要在進雛前做好準備工作,也可用煤爐給溫,但要防止煤氣中毒。
2、光照。進雛后開始48小時連續光照,強度為每10平方米光照為25瓦左右,以后為23小時光照,21日齡后,逐漸改為16小時光照,8小時黑暗,可根據不同季節及時間在傍晚開燈,次日早晨關燈。燈泡的安裝可以沿棚東西走向,每5—8米一個燈座,根據生產需要裝上不同功率和顏色的燈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