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綿城市介紹
海綿城市(即低影響開發,簡稱LID)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
![](http://zs1.img-/pic/178108/p3/20170405104054_6498_zs.jpg)
海綿城市建設應遵循生態優先等原則,將自然途徑與人工措施相結合,在確保城市排水防澇安全的前提下,大限度地實現雨水在城市區域的積存、滲透和凈化,促進雨水資源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在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應統籌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統性,協調給水、排水等水循環利用各環節,并慮其復雜性和長期性。
雨水回收利用的概述
隨著我國城市化快速發展,導致用水量的陡增,水資源短缺現象日益嚴峻,為了可持續城市發展的需要,雨水資源目前得到了廣泛的利用。在雨水資源利用時,應綜合慮雨水的水量、水質以及用水要求,選擇適合的回收利用方法。
城區雨水主要有屋面、道路、滲透性地面三種匯流介質,其中地面徑流雨水水質很差,滲透性地面徑流雨水基本以滲透為主,可收集的雨水有限,所以地面雨水有效的利用方式應以下滲為主。
![](http://zs1.img-/pic/178108/p3/20170414170508_5089_zs.jpg)
相對而言屋面雨水便于回收利用,污染程度較輕,利用價值較高,且城市區域屋面面積巨大,屋面雨水在量上也能得到保證,因此一般城市中采用雨水回收利用時,從水質,水量和對后續收集處理要求等方面綜合慮,應先選屋面雨水。
屋面雨水污染物主要來源為屋面材料分解,大氣中的沉積物和tr降水。由于屋面徑流雨水經常表現出初期沖刷效應,初期徑流雨水中污染物濃度較高,水質混濁,隨著降雨的持續,一旦沖刷效應完成,徑流雨水的水質將明顯提高。這一變化規律對雨水回收利用設計具有重要價值,若我們在雨水收集時棄流掉初期污染嚴重的徑流雨水,便可以大大減輕后續處理構筑物的負擔,節約投資,減少運行費用。
小區雨水回收利用的意義
隨著世界范圍內的干旱加劇及水資源的日益緊缺, 開發利用居民小區雨水回收利用系統已經成為許多國家和地區解決水危機的新途徑,并受到廣泛關注。
![](http://zs1.img-/pic/178108/p3/20170414170640_7813_zs.jpg)
小區雨水回收利用的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小區雨水資源就地利用,可減少暴雨徑流,降低徑流中攜帶的大量污染物排入水系統所造成的污染,削減洪峰流量,減輕防洪壓力。
2、小區雨水利用可極大地促進雨水向地下水供給,有利于解決部分區域地面沉降問題。
3、雨水利用可與生態小區內的景觀設計結合起來,提供設計所需消耗的水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