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雜質往往不只是一種,而是多種多樣的,它們在液體中不會很均勻地分布。它們的存在方式也是不同的,有的以溶質方式,有的與其他原子形成某些化合物 (液態、固態或氣態的夾雜物)。下面先就一個最簡單的模型作一分析,假定液體中只存在一種雜質原子。當金屬中存在第二種原子時 (如合金),情況就復雜多了。由于同種元素及不同元素之間的原子間結合力是不同的,結合力較強的原子容易聚集在一起,把別的原子排擠到別處。因此,在游動集團中有的A種原子多,有的B種原子多,即游動集團之間存在著成分不均勻性,稱為 “濃度起伏”。
![](http://zs1.img-/pic/189135/p3/20170618213434_9110_zs.jpg)
程傳熱特征的各物理量之間的方程式,即鑄件和鑄型的溫度場數學模型并加以求解。目前數
值模擬方法日臻完善,應用范圍也在進一步拓寬。在實現溫度場模擬的同時,還能對工藝參
數進行優化、宏觀及微觀組織的模擬等。但從三者的聯系上看,數學解析法得到的基本公式
是進行數值模擬的基礎,而實驗測定溫度場對具體的實際凝固問題有不可替的作用,也是
驗證理論計算的必要途徑。
一、數學解析法
應該指出,鑄件在鑄型中的凝固和冷卻過程是非常復雜的。這是因為,它首先是一個不
穩定的傳熱過程,鑄件上各點的溫度隨時間而下降,而鑄型溫度則隨時間上升;其次,鑄件
的形狀各種各樣,其中大多數為三維的傳熱問題;![](http://zs1.img-/pic/189135/p3/20170618213458_8564_zs.jpg)
在這種情況下,鑄件和鑄型的溫度分布如圖125所示。因此可以認為,在整個傳熱過
程中,鑄件斷面的溫度分布是均勻的,鑄型內表面溫度接近鑄件的溫度。如果鑄型足夠厚,
由于鑄型的導熱性很差,鑄型的外表面溫度仍然保持為t20。所以,絕熱鑄型本身的熱物理
性質是決定整個系統傳熱過程的主要因素。
2金屬鑄型界面熱阻為主的金屬型中凝固
較薄的鑄件在工作表面涂有涂料的金屬型中鑄造時,就屬于這種情況。金屬鑄型界面
處的熱阻較鑄件和鑄型中的熱阻大得多,這時,凝固金屬和鑄型中的溫度梯度可忽略不計,
即認為溫度分布是均勻的,傳熱過程取決于涂料層的熱物理性質。若金屬無過熱澆注,則界
面處鑄件的溫度等于凝固溫度 (tF=tC),鑄型的溫度保持為t20,如圖126所示。![](http://zs1.img-/pic/189135/p3/20170618213438_4502_zs.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