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現象稱為 “結構起伏”。在一定的溫度下,雖然存在 “能量起伏”和
“結構起伏”現象,但對于特定液態金屬,其處于有序狀態的原子集團具有一定的統計平均
尺寸;并且其平均尺寸大小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
③ 液態結構及離子間相互作用的理論描述 在液態結構定量計算上,也提出了許多理
圖16 液態結構及粒子間相互作用
論模型及方程 (圖16)。通過建立偶分布函數
g(r)與偶勢u(r)(即 “原子對”間的相互作用
勢能與原子空間距離r的函數關系)的方程,或
在已知偶勢u(r)的條件下,計算出某一液體的
偶分布函數g(r)。

四、鑄件的凝固方式
1凝固區域及其結構
鑄件在凝固過程中,除純金屬和共晶成分合金外,斷面上一般都存在三個區域,即固相
區、凝固區和液相區。鑄件的質量與凝固區域有密切關系。
圖132 凝固區域結構示意圖
圖132是凝固區域結構的示意圖 (另一半與之
對稱)。凝固區域又可劃分為兩個部分。液相占優
勢的液固部分和固相占優勢的固液部分。在液固部
分中,晶體處于懸浮狀態而未連成一片,液相可以
自由移動。用傾出法做實驗時,晶體能夠隨同液態
金屬一起被傾出。
因此,實際金屬和合金的液體結構中存在著兩種起伏:一種是能
量起伏,表現為各個原子間能量的不同和各個原子集團間尺寸的不同;另一種是濃度起伏,
表現為各個原子集團之間成分的不同。
如果AB原子間的結合力較強,則足以在液體中形成新的化學鍵,在熱運動的作用下,
出現時而化合,時而分解的分子,也可稱為臨時的不穩定化合物,或者在低溫時化合,在高
溫時分解。例如,硫在鐵液中高溫時可以wq溶解,而在較低溫度下則可能析出FeS。當
AB原子間或同類原子間結合非常強時,則可以形成比較強而穩定的結合,在液體中就出現
新的固相 (如氧在鋁中形成Al2O3,氧與鐵中的硅形成SiO2 等)或氣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