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化月餅加工|江岸月餅|琳瑯閣慧智(多圖) 相關信息由 武漢琳瑯閣慧智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如需了解更詳細的 個性化月餅加工|江岸月餅|琳瑯閣慧智(多圖) 的信息,請點擊 http://www.zgmflm.cn/b2b/whllghz.html 查看 武漢琳瑯閣慧智科技有限公司 的詳細聯系方式。
月餅一詞最早見于南宋吳自牧《夢梁錄》中,那時的月餅是菱花形的,和菊花餅、梅花餅、五仁餅等同時存在,并且是“四時皆有,任便索喚,不誤主顧”。可見這時的月餅,還不只是在中秋節吃。至于月餅這個名詞的來歷,已無從證。但是北宋著i名文人蘇東坡留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詩句,或許這是月餅這個名稱的來源以及月餅做法的根據。
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一書,已有“月餅”一詞,但對中秋賞月,吃月餅特色月餅圖冊(8張) 的描述,是明的《西湖游覽志會》才有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到了清,關于月餅的記載就多起來了,而且制作越來越精細。宋的文學家周密,在記敘南宋都城臨安見聞的《武林舊事》中首i次提到“月餅”之名稱。到了明,中秋吃月餅才在民間逐漸流傳。當時心靈手巧的餅師,把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作為食品藝術圖案印在月餅上,使月餅成為更受人民青睞的中秋佳節的必備食品。
明起有大量關于月餅的記載,這時的月餅已是圓形,而且只在中秋節吃,是明起民間盛行的中秋節祭月時的主要供品。《帝京景物略》曰:“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餅必圓。”“家設月光位于月所出方,向月而拜,則焚月光紙,撤所供,散之家人必遍。月餅月果,戚屬饋相報,餅有徑二尺者。月餅寓意團圓,也應該是明朝開始的。如果綜合明朝有關月餅與中秋節民俗的資料來看,應該能夠看出月餅取意團圓的歷史軌跡:中秋節祭月后,全家人都圍坐一起分吃月餅月果(祭月供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