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用牡丹豐產栽培技術是指根據當地自然環境條件,從發展優勢、品種選擇、建園選擇、園地整理、定植苗木、修剪、土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果實采收等一系列過程,制定較為完善的種植技術規范,期望達到較高產量,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

合理密植:根據生物信息學,植物本身有個調控機制,單位面積開花、結果是有一定限度的,在一定的單位面積內不能開花無限多,也不可能每一朵花都能結果。植物根據自身的能力來調控,開多少花結多少果,超出能力范圍,它的花形不成花芽,有的花也不發育了。可以根據大的植株來定它的開花、結果范圍,可以用一定的間距,來做這個密度試驗,確定目標密度是多少,控制它在一定范圍內,一定空間內生長,以獲取合理的開花結果的空間。
油用牡丹間作套種技術概念
油用牡丹間作套種技術是以油用牡丹為主體,根據油用牡丹生物學習性,尋找那些對油用牡丹生長互補的植物,用于彌補油用牡丹栽植后2-3年才能見到效益,從而達到發揮土地(通常為農業用地)立體效益,提高土地利用率及生產效益的栽植技術。油用牡丹鳳丹栽植后,一般需要2-3年才能見到效益。因此,根據市場需求及經營水平,因地制宜搞好油用牡丹鳳丹的栽培間作套種,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及生產效益。

選擇不同的植物進行間作套種,還可以起到控制雜草的滋生,或者產生一定的蔽蔭作用,這對鳳丹牡丹生長也是有利的。

油用牡丹是一種多年生小灌木,也是一種很好的生態樹種。油用牡丹栽植密度(定植)為每畝2200棵左右,株行距:0.5×0.6米。油用牡丹種植后,可以收益40年,堪稱鐵桿莊稼,不換茬就意味著節省了人力、物力和財力。油用牡丹耐干旱、耐瘠薄、耐高寒。牡丹籽,色黑、皮硬、味苦,不規則圓型,比黃豆稍大。鳳丹、紫斑兩個牡丹品種,結籽多,生長快。在高產試驗中牡丹籽曾經達到過畝產1980市斤,目前普通的鳳丹一般畝產可以達到800到1000市斤花籽。而一畝黃豆的產量也就是300來市斤,在出油率相同的情況,牡丹籽的產出率是大豆的三倍,一畝牡丹等于三畝大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