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會計實務革新的相對停滯大致從20世紀30年初到70年末,在近半個世紀中,管理會計實務性技術方法革新較少,沒有突破性的進展,這主要與財務會計在社會和法律上的主導地位有關。由于企業財務會計報告要求按照規定的核算方法和程序提供有關會計信息,再加之早期企業的產品品種比較單一,按財務會計報告規定的程序,對產品實際成本的扭曲程度很低,而追求準確和相關成本數據所付出的信息收集、處理和報告價又很高,所以企業傾向于使用與對外報告相同的成本信息來進行內部營業管理。
這里特別要一提的是管理會計技術方法的演進與一定時期社會管理技術的發展有緊密聯系。我們認為,管理會計應該在企業管理過程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特別是成本管理與業績評在未來企業管理中將變得越來越重要,企業長短期戰略的制定,將會越來越依賴管理會計提供的有效信息。但鑒于管理會計信息并不是企業加強內部管理所需信息的{wy}來源,許多情況下甚至還不是主要來源,管理會計通常是起到支持和監督作用,并不能取成本管理與業績評等企業管理活動本身。另外,當我們跨入知識經濟和信息年,管理會計控制系統的自動化、管理會計功能分散化將是不可逆轉的趨勢。這將會降低對特定管理會計技術方法所提供信息需求的必要性,因為屆時管理會計人員通常只是幫助設計和改進管理會計控制系統,而大量的管理會計具體工作將會變得微不足道。因此管理會計的研究重點將會側重于管理會計人員行為影響的研究。這是因為,管理會計人員以往的優勢在于收集、計量、匯總并傳遞管理控制信息,而對非財務信息的提供和使用則感到不熟悉、不確定、不適應,而對于采用怎樣的行為觀點來處理各類財務和非財務的控制信息,就顯得迷惑和無所適從,這決定了管理會計人員的職業前途面臨著嚴峻的驗。可以斷言,只有部分高度敏銳、知識結構完備相適應能力很強的管理會計人員才能順應管理會計的上述變動趨勢,而管理會計研究應該在這方面提供必要的幫助。
再從歷史角度看,管理會計技術方法的創新主要曾受兩種基本理論的影響:一是經濟理論,二是管理理論。以經濟理論為基礎,管理會計強調數量方法與分析技術的運用;以管理理論為基礎,管理會計又不斷吸收各種管理學派的專門方法和技術,從而使其具有更加廣泛的實際應用價值和更強的適應能力。我們認為,管理會計應繼續發揮其作為邊緣科學兼容并蓄的傳統優勢,借鑒其他領域的研究成果以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