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高分辨透射電鏡觀察、能譜分析等實驗方法,結合硬度試驗、熱穩定實驗對高鉻合金耐磨鋼板控軋控冷中的球化退火行為和力學性能進行了分析,并對摩擦學性能進行了測試,通過實驗數據對高鉻合金耐磨鋼板中的組織成分、碳化物的形態、大小及其演變規律和對其性能的影響進行了研究。
經熱軋后的連續冷卻過程中,在晶界處析出的二次碳化物為(Fe.Cr)3C型碳化物,與傳統的雙相區球化退火相比,亞溫球化退火時碳化物球化進程明顯加快,高鉻合金耐磨鋼板的表面滲Cu改性層均勻致密、與基體結合良好,厚度大約26μm,主要由純Cu和膨脹的奧氏體等相組成。


Mn13鋼種主要分Mn13鑄件和Mn13軋制鋼板兩種產品類別。前者系傳統產品,長期以來為我國所普遍使用,已形成ZGMn13-1/2~5等5個牌號的產品國標(GB/T5680-1998)。后者尚無國標,只有企標(太鋼:Q/TX046-2009),目前僅太鋼、寶鋼等極少數國內廠家具備批量產供條件,應該說尚處于推廣發展階段。然而,隨著Mn13軋制鋼板強度高、性能均勻穩定、使用壽命較Mn13鑄件長7倍之多等xjb優勢的日漸凸顯,近年來Mn13軋制鋼板的需求數量不斷擴大,正成為替換傳統高錳鋼鑄件和高鉻鑄鐵的新一材料。



使用透射電鏡結合能譜儀研究了熱處理工藝對高鉻合金耐磨鋼板的組織與力學性能的影響,結合金相、SEM以及EBSD技術研究了不同變形溫度,變形量以及弛豫時間對高鉻合金耐磨鋼板最終組織細化、結構變化以及析出行為。并觀察其表面形貌分析了高鉻合金耐磨鋼板的析出相情況和腐蝕行為。
高鉻合金耐磨鋼板的組織為粒狀貝氏體、少量針狀鐵素體以及少量多邊形鐵素體,采用弛豫-析出-控制相變(RPC)技術可得到細化的中溫轉變組織。經RPC工藝處理后,貝氏體束可得到明顯的細化,從高鉻合金耐磨鋼板的基體和帶銹層鋼試樣兩方面研究了碳鋼、Cor-Ten鋼和貝氏體耐候鋼在含氯離子環境中耐腐蝕性能。高鉻合金耐磨鋼板的析出相主要是Nb、Ti的碳氮化物,組織類型為細化的板條貝氏體及少量不規則粒狀貝氏體或針狀鐵素體,貝氏體類型及形貌均有所不同,通過這種工藝細化的高鉻合金耐磨鋼板其強度比控軋后空冷或軋后再加熱-淬火(調質處理)有明顯提高。終軋后弛豫階段形成并被應變誘導析出物釘扎的位錯胞狀組織或亞晶結構是細化相變組織、阻礙貝氏體生長,晶粒沒有明顯變化,腐蝕速率均是先增至峰值后減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