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實際金屬和合金的液體結構中存在著兩種起伏:一種是能
量起伏,表現為各個原子間能量的不同和各個原子集團間尺寸的不同;另一種是濃度起伏,
表現為各個原子集團之間成分的不同。
如果AB原子間的結合力較強,則足以在液體中形成新的化學鍵,在熱運動的作用下,
出現時而化合,時而分解的分子,也可稱為臨時的不穩定化合物,或者在低溫時化合,在高
溫時分解。例如,硫在鐵液中高溫時可以wq溶解,而在較低溫度下則可能析出FeS。當
AB原子間或同類原子間結合非常強時,則可以形成比較強而穩定的結合,在液體中就出現
新的固相 (如氧在鋁中形成Al2O3,氧與鐵中的硅形成SiO2 等)或氣相。
![](http://zs1.img-/pic/189135/p3/20170618213409_4745_zs.jpg)
距離再縮短時,吸引力又逐漸減小,
到R=R0時,相互作用力等于零 (F=0),此時達到平衡,
R0 為平衡距離。當距離小于平衡距離R0 時,出現排斥力
(P>0),并隨距離的繼續縮短而迅速增大。作用力F是由
引力和斥力構成的合力。吸引力是異性電荷間的庫侖引
力;排斥力是同性電荷之間的斥力和。兩個原子的相互作
用勢能W (R)的曲線如圖11(b)所示,可見在R=R0
時,對應于能量的極小值,狀態穩定。這說明,原子之間
傾向于保持一定的間距,這就是在一定條件下,金屬中的
原子具有一定排列的原因。
![](http://zs1.img-/pic/189135/p3/20170618213526_4209_zs.jpg)
。這是由于難熔化合物的結合
力強,在冷至熔點之前就及早地開始了原子集聚。對于
共晶成分合金,異類原子間不發生結合,而同類原子聚
合時,由于異類原子的存在所造成的阻礙,使它們聚合
緩慢,晶胚的形成滯后,故黏度較非共晶成分的低。
(3)夾雜 液態合金中呈固態的非金屬夾雜物的存
在使液態合金成為不均勻的多相系統,液體流動時內摩
擦力增加。造成液態合金的黏度增加,如鋼中的硫化錳、
氧化鋁、氧化硅等。
![](http://zs1.img-/pic/189135/p3/20170618213550_4703_zs.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