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流充電樁(栓)技術要求
防風保護
安裝在平臺上的充電機以及暴露在外的部件應能承受 GB/T 4797.5-9《電工電子產品自然環境條件降水和風》中表 9 規定的不同地區、不同高度處相對風速的侵襲;
防盜保護
電樁(栓)外殼門應裝防盜鎖,固定交流充電樁(栓)的螺栓必須在打開外殼門后方能安裝或拆卸;
溫升要求
交流充電樁(栓)在額定負載長期連續運行,內部各發熱元器件及各部位溫升應不超過Q/GDW 397﹨2009中表2規定;

云智充智能充電樁與市場投幣式充電設備的對比有哪些優勢
一 、安全更有保障
產品使用了高級防火材料,為用戶打造gaq的充電環境;
二、付款方式更便捷、時尚
支付采用手機APP、微信、支付寶與IC卡相結合方式進行,便捷時尚,用戶不需要為身上忘帶零而
煩惱;
三、提升小區的智能形象和用戶的生活品質
用戶使用手機APP可監測和遙控充電全過程,并且可以通過手機APP便捷查找附近的充電樁設備;
四、維修及時
產品遠程全自動發送故障信息,問題能夠及時發現并得到處理。

共享充電樁悄然亮相南昌
互聯網出行時已經到來,在共享單車、共享汽車相繼出現之后,又一種共享模式現身南昌——共享充電樁,只要找到充電樁,下載一個APP,就可以為電動車充電,無需專人看守。
推出這種共享充電模式的是江西九牛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負責人楊強告訴記者,目前南昌有100多萬輛電動車,不少電動車遭遇充電難問題。楊強及其團隊專門做過精細的調研,他們發現,電動車平均每天要充一次電,部分電動車{yt}要充2~3次電。平時,不少電動車用戶私自在小區內拉線充電,這不僅影響小區形象,還容易引起火災事故。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想到在居民小區和城市道路周邊統一建設充電樁,運用互聯網科技來控制充電過程,同時,使用共享模式讓廣大電動車用戶都可以使用。”楊強說。
為了親身體驗共享充電模式,在青山湖某小區,記者找到了一個名叫“云智充”的共享充電樁,根據提示,記者下載了一款叫“云智充”的手機APP,在電動車連接充電樁的電源之后,隨即在APP上點擊“充電”,點擊付款1元,電動車即開始充電,充電過程由APP智能控制,充滿自動斷電。
楊強告訴記者,目前南昌已有10個小區和部分城市道路周邊安裝了這種共享充電樁,他計劃在今年之內推廣到南昌全城,并逐步向其它城市拓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