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元,又名土鱉蟲,簸箕蟲、地烏龜、蟄蟲等,是一種名貴的傳統涼性中藥材,在歷本草書籍和現在的各版中國藥典上都有記載。其寒性,味咸辛,入心、肝、脾三經,有化淤止痛、破積通絡,敗毒理傷,接骨續筋等功效。主治跌打損傷、風濕麻木、心腹熱寒、月經不調、產后血積、乳脈不通、瘋狗咬傷、血淤腹*痛、小兒夜啼。
如果您想養殖土元可直接到我們基地參觀、察、洽談業務!!!
土元的投喂方法
每年4月初當氣溫升高到10℃以上時,土元便結束冬眠出來活動,這時因冬眠時體內營養消耗很多,應及時補充營養,要先喂精飼料,過一段時間待體質恢復后再搭配粗飼料。在土元發育過程中,初齡若蟲食量小,喂飼以精飼料為主,促使發育健壯,增加抵抗力,喂1個月以后再適當搭配粗飼料。待到6齡時,已進入暴食期,以喂粗飼料為主,輔以精飼料。
產卵的土元,因消耗營養多,需要高蛋白,也以精飼料為主,并且要增加動物性飼料。喂食時,要定食定量,集中與分散相結合。一般每天傍晚集中投喂1次。投喂方法是把飼料分散、多點撒在平面容器上,把容器再放在飼養土上面。或把塑料布攤在飼養土上面,再把飼料分散、多點撒在塑料布上,這樣就比較清潔衛生。第2天傍晚取出剩食換上新料,并將落在飼養土上的殘食取凈,以免發霉引起疾病。
每次投給量以第2天不見剩食為度。麩皮、米糠、豆粉、雜魚、雜肉末等要蒸熟、做成薄餅為好,既防止浪費,又不會撒在飼養土上。
土元食量大小除與蟲齡有關外,氣溫高低及飼料優劣也有很大關系。一般情況下,增重1千克土元需消耗麥麩2千克(青飼料不計算在內)。4月初至5月中旬土元已活動取食,但氣溫仍然偏低,所以它的活動量小,食量小,消耗飼料少,投飼不宜過多,可以隔日喂1次。
夏秋季節氣溫高、土元新陳謝旺盛、吃食量大,生長速度快。所以,投飼量大,每天都要投飼,但應注意的是飼料容易發霉,每天中午就應檢查是否剩食,如有剩食要及時取出,防止腐敗。
土元幼蟲的喂食
土元幼蟲的喂食可以選擇麥麩直接拌水弄潮濕拌均勻即可,喂的時候不必用食臺要撒均勻,一開始喂一點點一個小時吃光的話第二天再比前{yt}增加一點,第二天喂的一個小時吃完了第三天再增加一點,要蛻皮的幾天土元食量不大要適量減少食量,要細心觀察,自己根據情況喂,注意不要喂太多避免吃撐了,否則就是拔苗助長了,隨著幼蟲的慢慢長大濕度的要求也越來越大自己根據情況調整,就是保持潮濕,干了可以噴水,不宜一次性噴多,這樣可以避免土結塊,要求少量多次,早上噴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