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輪機油和水的乳化與油品中添加劑性能也有關。汽輪機油中添加的抗氧劑和防銹劑大都具有一定表面活性的化合物或混合物,這些物質的分子結構中,一端具有親油性的非極性基團,另一端具有一定表面活性的親水性能極性基團。雖然它們都溶解于油而不溶解于水,但在一定轉速下極性基團對水具有一定的親合能力。![](http://zs1.img-/pic/167343/p3/20161217172728_5749_zs.jpg)
當汽輪機高速旋轉時,油和水充分攪拌呈乳濁液時,這些親水的極性基團有了與水充分親合的機會。當親合力很大時,就會與水牢牢地結合在一起。又由于親油性的非極性基團能溶于油中,從而通過這種物質的作用使水和油結合起來。因此,這時水就不能與油分離,即產生乳化現象。如果親合力很弱,水與油就能分離。因而要求汽輪機油所加入的添加劑要保證并提高其質量,提高其抗乳化性能,降低或除去添加劑中親水性能較強的成分,達到或高于汽輪機油標準規定的抗乳化性能指標。![](http://zs1.img-/pic/167343/p3/20161217172737_5355_zs.jpg)
裝備質量不良造成故障
裝備質量不良是指裝備及附件在加工、制造進程中工藝未按有關劃定執行,致使質量不合適尺度要求。裝備質量不良是油系統故障的主要緣由之一。如1996年1月某電廠1號機組(300
MW)調試時停機檢查中發現主油箱內壁油漆脫落造成油質惡化,磨損汽機軸頸、軸瓦(主油箱內壁未按要求進行處置)。同年11月該廠2號機組(300
MW)因密封油裝配內部不清潔,其中14只閥門殼體嚴重銹蝕,引發油系統污染,不僅影響了密封油系統的正常運行和機組的調試工作,還造成裝備損傷。
![](http://zs1.img-/pic/167343/p3/20161217172735_6603_zs.jpg)
其他緣由造成故障
除油質和裝備質量不良外,安裝工藝不精
、技術措施不完善等也是造成油系統故障的主要緣由。如1989年9月某電廠1號機組(125MW)試運中“主油泵進、出口壓力低”,檢查發現為油系統防火門及注油器噴嘴裝反而至。1995年12月某電廠3號機組(300
MW)72h試運竣事后停機揭瓦發現2、3、4號軸頸和軸瓦均有分歧水平損傷,均因在油系統管路的彎頭處有一約1
cm2的殘留金屬片,在安裝和濾油進程中未能實時發現和清算。
![](http://zs1.img-/pic/167343/p3/20161217172734_6303_zs.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