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訓練的火爆發展,實實在在驗證了體驗式培訓的效果,在看似簡單的游戲背后,有非常深刻的心理學基礎。拓展訓練通過巧妙設置行為情境,創造出一種無法依賴已有經驗的環境,在陌生且有挑戰性的環境下,人們更傾向于向別人尋求幫助,努力與團隊協作來完成任務。心理學家米德爾布魯克指出,當人們意識到不能單獨完成一項任務,或者通過多個人的共同努力可以更順利地完成一項任務時,就傾向于組成團隊并愿意證明自己對于這個團隊的價值。
拓展訓練培訓在剛開始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拓展培訓機構和拓展培訓師一直能夠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理念,積極努力的要把拓展培訓做到效果好,市場認知度高,樹立了很強的拓展培訓師價值觀。積極主動:積極的工作態度和人生態度是拓展精神的核心。樂觀自信,從我做起,環境因我而變;坐言起行,言必行,行必果;從內心關懷客戶;開拓創新:以開放的心態,應對變化,積極進取。認真負責:人和事因認真而wm,注重細節是專業化的表現。堅守承諾,積累信用。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非常感性地認識到:頭腦中的知識與現實生活中的驚濤駭浪是不能劃上等號的。我們經常講,“知識就是力量”,但是純粹的知識本身并不能產生力量,知識必須要轉化成你的生產工具或是勞動技能才能發揮它的作用。在這里我并不想否定知識的價值,我想強調的是對于知識我們必須要真正的掌握,并且熟練運用,否則這些知識對于你就沒有實際的意義。既然我們已經知道對于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能力很重要,那么我們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談一談學習的方式,我認為人的學習方式基本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傳統的課堂式教育,一種是體驗式學習,拓展訓練就是一種最有代表性的體驗式學習,在國內已經成了體驗式學習的代名詞。所謂的課堂式教育就是由老師在課堂上講,學生在下面聽,有時還要記一些筆記以鞏固學習的效果。對于這種學習方式我們并不陌生,從小學一直到大學,我們接觸的教育基本上都是這種方式。但是這種學習方式很枯燥也很乏味讓人很難會產生興趣,同時對于一些需要運用的知識更是難以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