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石鍋魚又名乾隆石鍋魚,是石鍋系列菜肴的代表作,在民間流傳已久。其制作方法很是獨特:用一塊大的花崗巖鑿成的石鍋,富含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在文火慢燉的過程中,礦物質等營養滲透到魚湯中,不僅味道鮮美,關鍵是有益于人體健康,所以這個石鍋并非只是好看。將魚放在石鍋內烹煎,然后,再加上以辣椒為主的各式佐料,又再加上一些滋補藥材,這樣,經過一番復雜的烹調工序的操作流程之后,一鍋“石鍋魚”便誕生了。當用石鍋烹制的“石鍋魚”端上桌來時,一定會令你垂涎三尺。
關于“石鍋魚”的來歷,還有一段典故。說的是清朝乾隆年間,長沙湘江河畔,有一家小店擅長做一道“石鍋魚”,風味獨特。乾隆皇帝微服下江南時,在這家小店嘗了這道菜,感覺味道鮮美mb,龍顏大悅,故欣然提筆將這道菜賦名為“金福魚”。湘菜的特色之一就是以“辣”為主,“石鍋魚”也不例外。石鍋內,那紅彤彤的湯汁,還有其他有營養的佐料,就這樣引發你旺盛的食欲,令人有“欲罷不能”之感。
![](http://zs1.img-/pic/143964/p9/20160723173823_1476_zs.jpg)
一年四季中,要數冬季最適合吃火鍋。看著食材在高湯中翻滾,想著那鮮美熾熱的口感,即使是寒冷的冬天,也熱氣騰騰。鑿石為鍋,草帽做蓋,取于自然、成于自然,體驗返璞歸真的傾心感受!食鮮入鍋,蒸汽燉煮,軟嫩爽滑,入口即溶,
作為一檔美食欄目的攝像,除了拍,也必須會吃。
從《筷跑濟源》節目開播到現在,20期過去了,吃的地方也去了幾十家。每每我們欄組的人坐在一起,都會討論,這么多飯店,誰誰誰,你覺得哪家的哪一道菜很好吃?
我印象深刻最深的是皇中百歲魚和石記驢肉火燒
看似普通的驢肉火燒,卻大有講究。從買驢、屠宰,到熬制,再到出鍋,我全程參與,驢肉嚼在嘴里,倆字“好吃”。
老板講,市面上多數所謂的驢肉,用的都是騾子肉。難道之前吃的都是貨?
美食之所以為美,不全在于味道,在于你了解并參與其中的過程。如果你對這個過程全然不知,你所品嘗出來的好味道,多數只是別人傳遞給你的,你所說的味美充其量是不懂裝懂!
石鍋魚的佐料有:姜、蒜、花椒、辣椒、豆瓣醬等等。這些作料首先分別加工,然后混合,一起放入熱好的石鍋后,加入高湯。 石鍋魚味道就在于它的高湯,湯是用骨頭在文火下歷經十幾個小時后熬制而成,骨頭必須是新鮮的,骨頭湯也必須現做,不能循環重復利用。所以才有在三重門經常吃不到石鍋魚的遺憾。
石鍋魚的主料選料很有講究。如鰱魚等就不能用作主料,石鍋魚的魚片刀法要求非常高,刀工好的師傅,切出來的魚片看上去有長又厚,分量特別多。魚片在入鍋前都必須用油瀝過一遍。這時魚片都卷起來,如果選用的魚不是鮮活的,那么魚片都是直直的。等石鍋里高湯加熱到翻滾,放入魚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