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大學畢業,我過上了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的生活。我經常身心疲憊的回到出租屋,家里冷冷清清,一點人氣都沒有。
有{yt}晚上,我沒有直接回家,而是換了一條公交的路線,繞路去了一家書店。書店人來人往,書架精致,滿室盈香。我不禁好奇,轉了幾圈才發現書架的拐角總是放著幾束鮮花,看起來應該有專人搭理,充滿藝術感,精致又生機勃勃。
油墨香混著花香,讓這間書店變得高級。
我回到家后,突然很想買一束花。吃完晚餐我就急匆匆跑到小區樓下的花店,那花店很小,花的種類也不多,我喜歡的郁金香、玫瑰等花種都有些萎靡,但一問價錢,讓人咂舌。
買花的心思也就此作罷。
回到家坐在沙發上,我有些后悔為什么不去問書店的員工是在哪里訂到這么好看新鮮的花,轉念一想,這么好看肯定比樓下花店的花貴得多。
那段時間我像往常一樣生活,心中卻還在惦記著那些花。
我有時候覺得自己很奇怪,是不是人越窮,越矯情?訂花這種精致而“無用”的儀式感適合我的生活嗎?
我不甘地在知乎搜索:“沒錢應該買鮮花嗎?”
底下的回答卻都是肯定。有個答主語言簡短有力:“生活的情調在于把時間和金錢花在沒有用處卻被稱之為儀式感的東西上,這種沒用的東西不能幫你解決某種實際問題,但卻能提升你生活的品質和幸福感。”
我一下就被說服了,人的生活最需要的不就是幸福感嗎?
我就去問答主平時怎么買花,她居然告訴我她是在網上訂花的,問我知不知道花加。
這讓我倍感新鮮,我在網上搜索花加,發現花加這種包月訂花的模式已經非常火爆了,很多年輕白領、寫字樓辦公室、家庭都是連續訂上好幾年,交上月費,一個月就能收到四次花束,有時還會附贈禮物。
重要的是便宜啊!一個月的月費不過百元左右,對我來說也就是三杯奶茶的錢,百元就能讓生活收獲四次驚喜,還能讓屋子里充滿生機和花香,我覺得再劃算不過了。
就這樣,我馬上試訂了一個花加,覺得很滿意后,我連續訂了一年。在這一年里,鮮花成為了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下班后我不再沉迷于上網,我開始自學花藝,對花果、烘焙都有了一些了解。
花加的鮮花的確非常漂亮新鮮,xjb非常高。我查詢了一下,發現花加不僅是在做服務,花加擁有自己直接管理的花田,直接監管花田,花源基地收到平臺采購訂單,就會開始著手采摘。鮮花為什么那么貴?主要是因為物流成本和人工成本,花加對這兩項不斷壓縮,去保障鮮花本身和服務的質量,才能達到如此高的xjb。每次花加上門送花的時刻,我都覺得非常快樂,擺弄那些充滿生機的花朵,讓我心中充滿了成就感。花加的服務在同類中也算出類拔萃,不論是物流還是售后,處處都體現了花加的有心。
沒錢不能買鮮花?可以買,而且能買到好花,買到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