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目前中國LED產業投資和產能擴充不斷加快,LED照明生產企業超過3000家,但其中70%集中于下游的集成應用環節,缺乏上游核心技術,而且由于企業規模普遍偏小及標準缺失,產品質量參差不齊。與跨國企業相比,中國LED企業在諸多方面還存在很大的差距。如何有效提升中國LED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積極參與到全球化的競爭之中,是我們迫切需要考慮的問題。
一、優勢分析
(一)市場進入門檻較低
1、技術方面具有良好的研究基礎與國外差距正逐步縮小
盡管國內LED產業基礎比較薄弱,工藝水平比較低,但國內一些企業通過聘請海外技術人員,在技術上不斷取得突破,許多企業已經取得自主知識產權,國內優質企業的技術水平已經與臺灣大廠的技術水平相差不大,與國際大廠的整體差距也在不斷縮小。
2、建廠資金投入少
LED初始投資一億元就可建廠,聯創光電、士蘭微等行業內知名上市公司總資產也就10余億元,國內企業進入門檻較低,容易實現滾動發展,這與集成電路制造及液晶面板制造動輒幾十億到上百億人民幣的投資而言顯得“微不足道”,國內企業容易進入形成產業集群。
(二)國內部分優勢企業已具備核心專利技術
錦秋財智咨詢分析認為,與微電子相比,我國LED領域與國外的差距較小。我國自主研制的{dy}個發光二極管(LED),比世界上{dy}個發光二極管僅僅晚幾個月。總體上來看,目前我國半導體發光二極管產業的技術水平,與發達國家只相差3年左右。通過“863”計劃等科技計劃的支持,我國已經初步形成從外延片生產、芯片制備、器件封裝集成應用的比較完整的產業鏈,現在全國從事半導體發光二極管器件及照明系統生產的規模以上的企業有400多家,產品封裝在國際市場上已占有相當大的份額。
(三)LED中下游產業具有人力成本優勢
半導體照明產業,特別是位于產業鏈下游的芯片封裝和照明系統產業,既是一個技術密集型產業,又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產業,其難度和風險都大大低于微電子產業。發展半導體照明產業,能夠充分發揮我國的人力資源優勢,帶動相關產業,并增加出口,吸納就業。技術成熟后,LED下游封裝和器件生產屬于勞動密集型,我國具備明顯的勞動力成本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