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或兩段磨礦流程的選擇,主要根據給礦粒度和所要求的磨礦產品粒度確定。一段磨礦流程比較簡單,便于配置,基建投資低,,易于看管。所以,當要求磨礦產品粒度較粗(-200目占60%以下)時,均應盡量采用一段磨礦。若磨碎比很大,磨礦細度要求-200目占70%以上時,則應考慮采用兩段磨礦。其概念與破碎循環負荷相似。
通常在閉路磨礦循環中,一從分級機返回到磨礦機再磨的粗粒物料,叫做返砂。錳礦粉烘干機返砂的重量與磨礦機原給礦的重量百分比叫做返砂比,或稱循環負荷。 磨礦效果的好壞,一般用磨礦細度、生產能力和磨機的作業率來衡量。前者是質量指標,后兩者為數量指標。 磨礦產品的細度通常用標準篩的200目篩子篩分產品,并以篩下量占產品總量的百分數來表示,如磨礦細度為-200目占60%或者- 0.074毫米占60%。篩下量占總量的百分數越大,表示產品越細。
不同礦石,有不同磨礦細度要求。適宜的磨礦細度,一般應根據礦石的嵌布特性,經試驗確定或通過生產實踐加以驗證。磨機臺時生產能力即在一定給礦和產品粒度條件下,單位時間(小時)內磨機能夠處理的原礦量,以噸/臺·時表示。只有當磨機的型式、規格、礦石性質、給礦粒度和產品粒度相同時,才可以比較簡明地評述各臺磨機的工作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