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到松原物流公司-專線咨詢:13648441878王先生、互聯網+物流貨運近十年以來,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的物流類項目的數量保持了快速增長,2015年已達到126項,遠高于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資助數量;在資助金額上也不斷提高,尤其是2014年和2015年,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的物流類項目的金額分別達已經超過了2005年資助金額的十倍。同時,由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的物流類學術論文也在學術研究的{dj1}層面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通過SCIE和SSCI所收錄的物流類論文的基金資助情況便可見一斑,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已經成為近十年資助的論文數量最多的基金來源。
中國大陸的高校將在物流科研領域占據越來越大的話語權
從基金資助和獎項獲取情況來看,高校一直是物流科研領域的生力軍,但就國際上SCIE和SSCI收錄的物流類論文來看,在2001-2003年,前30位發文量的機構除了香港理工大學和香港大學以外全是國外的高校,而在2013-2015年間,除了香港理工大學仍然高居榜首,天津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西安交通大學也已經擠入前30發文量的機構。近十年來,從中國大陸被SCIE和SSCI所收錄的論文數量和h指數的分析來看,中國香港在物流科技領域的科研實力較強,中國大陸的上海交通大學、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高校在物流科技領域都具有一定的科研實力。由此可見,以天津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等為代表的一批中國大陸的高校在物流科研領域的影響力將不斷擴大。
以香港理工大學為中心、上海交通大學為中心的學術合作團體力量日趨壯大
從本章對研究機構和研究人員的合作分析中,可以發現由香港理工大學Chan FTS、Chung SH、Choy KL,英國諾丁漢的大學(寧波)Chan HK,印度理工學院Tiwari MK等學者構成的作者合著群、由香港理工大學Cheng TCE、 Lai KH,美國伍斯特理工學院Sarkis J、南丹麥大學Govindan K、大連理工大學朱慶華等學者構成的作者合著網絡;中國內地的科研機構中,主要由上海交通大學為中心的合作網絡,主要合作機構有中國科學院、中國科技大學、上海海事大學等,主要作者許立達、董明、胡志華等形成了突出的中國物流科技領域學術合作團體。
2004-2006年間,上海交通大學的合作機構還只有弗吉尼亞理工學院州立大學,而2013-2015年間,上海交通大學的合作機構擴張到了54個,主要包括歐道明大學、中國科學院、中國科技大學、上海海事大學等。2004-2006年間,香港理工大學的合作機構為17個,主要是香港大學和美國東北大學,而2013-2015年間,其合作機構已經迅速擴張,地域上分布更廣,數量達到103個機構。由此可見,目前香港理工大學已經成為中國物流學術領域{zj1}影響力和號召力的學術機構,而中國大陸的上海交通大學為中心的合作網絡也在迅速壯大。
“智能物流”的應用研究將繼續突破
從本章對美國NSF資助的物流類物流項目研究計劃的時間演化可知,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美國大力發展智能物流,節約物流成本的時代需求。尤其是從2013年開始,大數據和云計算在物流領域的應用成為熱點,研究計劃重點體現在安全可信的賽博空間計劃近三年來,中國物流學會研究課題也體現了智能物流的熱度。2015年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中共有50項與“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和“車聯網”相關的科學技術獎,充分說明未來是一個“智慧物流”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