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臉識別系統是未來安防的發展方向之一
人臉識別系統是未來安防的發展方向之一 。在目前的安防市場中,監空領域的高清技術、智能分析技術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在門禁控制領域中,生物識別、物聯網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在防盜報警領域中,紅外探測技術等是市場應用的熱點,大安防市場,是將視頻監空、防盜報警及門禁控制這幾大分支領域融合在一起。最終,我們歸納為智能分析+人臉識別是大安防市場的發展方向。
安防市場應用領域及技術特點不勝枚舉,為何偏偏選中了智能分析與人臉識別呢?其又可以發展出哪些新的技術與應用,能否帶動整個大安防市場發展還是個未知數。仔細地分析過后,或許我們會發現其有一定的道理:
大安防技術應用三大特點
特點一:智能分析帶動高清監空市場。在高清成像顯示的前提下,融合計算機分析技術及管理模式,配合監空系統的'眼睛'與'大腦',將二者結合起來。
特點二:人臉識別帶動生物識別發展。未來的識別領域,為了區別人與人或物與物之間的不同,發揮生物識別唯yi性與準確性等特點,在大安防市場中,如何快速定位一個人的蹤跡,或許這需要一個對比過程。
特點三:大數據庫的快速尋找。如何在海量數據庫中尋找到你所需的人員面部信息,我想這需要智能分析+人臉識別,另加入視頻數據挖掘技術,才能夠真正實現大安防監空的作用。
無論是從技術上還是從產品上來說,大安防市場智能分析+人臉識別技術成為未來的發展方向已成事實。在帶動傳統的安防技術外,云計算、光學技術、LCD液晶技術等或許都可以成為大安防的左膀右臂。
關于人臉識別的市場情況怎么樣呢?
人臉可以分為多少類呢?
取決于所處理問題的人臉庫大小,人臉庫中有多少目標人臉,就需要機器進行相應數量的細分類。如果想要機器認出每個他看到的人,則這世界上有多少人,人臉就可以分為多少類,而這些類別之間的區別是非常細微的。由此可見人臉識別問題的難度。
更不要提,這件事還要受到光照,角度,人臉部的裝飾物等各種因素的影響。這也不難解釋為什么人臉識別技術目前還沒有大量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只能在科幻電影中接觸人臉識別了。
傻傻分不清楚——一些容易被混淆的概念
一些不太被人熟悉的事物,經常會伴隨著大量的概念混淆。
比如對西方宗教不太了解的國人,可能搞不清楚為什么有些人信上帝但不信耶穌;都是在教堂工作的大叔,為什么有些要禁欲,有些卻能結婚。
而人臉識別作為一個新事物,也伴隨著大量的概念混淆,而分清這些概念,對于理解人臉識別還是比較重要的。
人臉檢測與人臉識別
完成人臉識別的工作,要經過幾個步驟。首先計算機需要在圖像或視頻中找到人臉的位置,這部分工作一般叫做人臉檢測。如前所述,這是一種粗分類,具體到人臉檢測中,實際上是二分類,計算機只需要判斷目標圖像是或者不是人臉。但由于并不能事先確定人臉的大小和位置,計算機需要以每個可能的人臉大小對全圖進行掃描,逐個判斷子窗口所截取的圖像是否為人臉。而每次掃描過程,子窗口移動的步長可能是幾個像素。

所以你可以大致想象下,作一張圖的人臉檢測,計算機需要作多少次二分類判斷。
人臉檢測步驟從一張圖中獲得人臉的位置和大小,并將該部分圖像送給后續步驟,bao括:人臉部件點定位,人臉圖像的對齊和歸一化,人臉圖像質量選取,特征提取,特征比對。所有步驟完成后,才能得知該人臉的身份。
當然,我們也可以單獨使用人臉檢測功能來完成某些應用,比如當前大部分照相機,及手機攝像頭都有人臉檢測功能,可以自動獲得人臉位置,從而對圖片作一些自動調焦和優化。甚至對人臉做一些初步的判斷,比如性別、年齡,甚至顏值。
人臉識別成門禁核心技術
生物識別市場全球分布
生物識別是指通過計算機與光學、聲學、生物傳感器和生物統計學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結合,利用人體固有的生理特性來進行個人身份鑒定的技術,主要有指紋識別、語音識別、人臉識別、虹膜識別等技術。與傳統的密碼檢驗方式相比,生物識別技術基于人的生物特征具有易測量、排他性以及終身不變的特點,因而有檢驗快速、結果更精準的優勢。更適應互聯網時,用戶對信息安全以及信息的快速處理與反饋的需求。
2009年全球生物識別市場規模為34.22億美元,2013年生物識別市場規模接近98億美元,2014年生物識別規模突破百億美元大關,預計2015年生物識別市場將上漲至130億美元,到2020年全球生物識別市場將突破250億美元。其中指紋識別市場規模將有130億美元,語音識別將有56億美元、人臉識別為24億美元、虹膜識別將有16億美元、其他生物是被技術將有24億美元。

結合西方國家生物識別產業發展軌跡,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未來國內生物識別產業將有以下發展趨勢:
首先,產業集中度將不斷提高,從2002年迄今,國外生物識別產業經過競爭淘汰以及大量的并購重組,生物識別公司數量下降至100余家,上規模的重要企業甚至不足15家,未來產業優勝劣汰將在我國出現;
其次,生物識別均衡發展。指紋識別技術一家獨大的局面將被打破,未來語音識別、人臉識別、虹膜識別等多種技術可百放齊放,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