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鈞躍先生兩句話:“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和“網絡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是實體社會的延伸”。據林鈞躍介紹,目前我國網上交易已經非常發達,特別是電子商務,不僅是全世界最ll大規模,而且在很多地方yl世界潮流。社會信用體系是一種社會機制,是信用經濟時在市場上建立的新的游戲規則。建立社會信用體系不僅要在實體社會,也要延伸至網絡。實體社會中要建立的規則,網絡也要建立。
網站亮證構建網絡信用,公示網站信用信息,方便網民識別、信任、認可官方網站,讓網民安心、省心、放心。

計算機網絡是由許多計算機組成的,要實現網絡的計算機之間傳輸數據,必須要做兩件事,數據傳輸目的地址和保證數據迅速可靠傳輸的措施,這是因為數據在傳輸 過程中很容易丟失或傳錯,Internet使用一種專門的計算機語言(協議),以保證數據安全、可靠地到達指ll定的目的地,這種語言分兩部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傳輸控制協議)和 IP (Internet Protocol網間協議)sure網絡營銷理論。 TCP/IP協議的數據傳輸過程:TCP/IP協議所采用的通信方式是分組交換方式。所謂分組交換,簡單說就是數據 在傳輸時分成若干段,每個數據段稱為一個數據bao,TCP/IP協議的基本傳輸單位是數據bao,TCP/IP協議主要bao括兩個主要的協議,即TCP協議和IP協議,這兩個協議可以 聯合使用,也可以與其他協議聯合使用,它們在數據傳輸過程中主要完成以下功能:
1)首先由TCP協議把數據分成若干數據bao,給每個數據bao寫上序號,以便接收端把數據還原成原來的格式。
2)IP協議給每個數據bao寫上發送主機和接收主機的地址,一旦寫上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數據bao就可以在物理網上傳送數據了。IP協議還具有利用路由算法進行路由選擇的功能。
3)這些數據bao可以通過不同的傳輸途徑(路由)進行傳輸,由于路徑不同,加上其它的原因,可能出現順序顛倒、數據丟失、數據失真甚至重復的現象。這些問題都由TCP協議來處理,它具有檢查和處理錯誤的功能, 必要時還可以請求發送端重發。簡言之,IP協議負責數據的傳輸,而TCP協議負責數據的可靠傳輸。


不同接入方式網民規模,業界和網民非常關注寬帶接入速度。享受寬帶接入fu務的網民越多,中國的互聯網接入情況就越好。中國網民中接入寬帶比例為84.7%,寬帶網民數已達到2.14億人。中國的手機上網網民數已達到7305萬人。2.53億網民中,半年內有過手機接入互聯網行為的網民比例達到28.9%。手機上網以其特有的便捷性,在中國發展迅速。手機上網的發展,使得網民的上網選擇更加豐富,手機上網情況的變化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網民上網條件的變化。截至2009年年底,中國的網民數量已經達到3.84億,互聯網普及率為28.9%,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按照該速度發展,未來2-3年中國的網民數量預計將超過5億。根據2012年1月16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布的《第2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1 年12 月底,中國網民規模突破5 億,達到5.13 億,全年新增網民5580 萬。互聯網普及率較上年底提升4 個百分點,達到38.3%。2016年1月22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內容顯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88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0.3%,過半數中國人已經接入互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