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文化:
中國是卓立世界的文明古國,是酒的故鄉。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長河中,酒和酒類文化一直占據著重要地位。酒是一種特殊的食品,是屬于物質的,但又同時融于人們的精神生活之中。
酒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形式,在傳統的中國文化中有其獨特的地位。在幾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幾乎滲透到社會生活中的各個領域。首先,中國是一個以農立國的國家,因此一切政治、經濟活動都以農業發展為立足點。而中國的酒,絕大多數是以糧食釀造的,酒緊緊依附于農業,成為農業經濟的一部分。糧食生產的豐歉是酒業興衰的晴雨表,各朝統治者根據糧食的收成情況,通過發布酒禁或開禁,來調節酒的生產,從而確保民食。在一些局部地區,酒業的繁榮對當地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積極作用。

上天造酒說:
素有'詩仙'之稱的李白,在《月下獨酌·其二》一詩中有'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的詩句;東漢末年以'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自詡的孔融,在《與曹操論酒》中有'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之說;竇蘋所撰《酒譜》中,也有酒'酒星之作也'的話,意思是自古以來,我國祖先就有酒是天上'酒星'所造的說法。然而,酒自'上天造'之說,既無立論之理,又無科學論據,此乃附會之說,文學渲染夸張而已。

醬香型
又稱茅香型,以貴州省仁懷市的酒、望驛臺、郎酒、懷莊酒、揚帆茅醬、泥土埋藏酒為典型表。這種香型的白酒,以高梁為原料。以小麥高溫制成的高溫大曲或縱曲和產酯酵母為糖化發酵制,采剛高溫堆積,一年一周期,二次投料,八次發酵,以酒養糟,七次高溫烤酒,多次取酒,長期陳貯的釀造工藝釀制而成。其主體香味成份至今尚無定論,初步認為是一組高沸點的物質。酒質特點為無色或者微黃色,透明晶亮,醬香突出,優雅細膩,空杯留香,經久不散,幽雅持久,口味醇厚、豐滿,回味悠長。高度酒分為43度和53度二種。其總酸以yi酸計,為≥1.5克/升,總酯以yi酸乙酯計,為≥2.5克/升;低度酒為38度以下,其總酸為≥0.7克/升,總酯為≥1.5克/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