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使用中應按一定的里程或時間間隔取油樣進行上述指標的分析。只要其中一項超標就要換油,有時由于條件局限,無法及時送檢,也可有一些簡單快速的現場試驗法。也由于簡單快速,其試驗結果只能定性或半定量。下面是幾種簡單易行的方法。
1.濾紙斑點試臉:
在圓形的定量濾紙中心滴3-5滴在用潤滑油,放平讓油在紙上擴散約4h,紙上會出現如下圖的擴散圖。圖中中心區為沉積物,顏色深面積大表示沉積物多,中心區與擴散區之間的分界線模糊不清表明油中仍有清凈分散能力。
2.爆裂試驗
在一塊薄鐵板或鋁板上加熱到滴下水滴可蒸發(表示板表面溫度達i00℃以上)時,把在用油滴上,若聽到爆裂聲,表示油中含水量大于0.1%,從爆裂聲的程度可判斷含水量多少。
3.過濾試驗
用汽油稀釋少量使用過的內燃機油,用濾紙過濾,從留在濾紙上的沉積物的性質、數量,可大致了解此油的新舊和受污染程度,如有固體物還可以用磁鐵吸,檢查有無鐵末等磨損穎粒。

適合的粘度是磨擦表面建立油膜的首要條件,粘度大,則流動性差,起動瞬間更易磨損,粘度低則潤滑不足,發動機運轉后,也會造成磨損。一般來講新車和新大修的車應使用粘度較低的機油,特別是剛大修的車輛磨合期內一定不要使用粘度過高的機油,因為這時的發動機各部分配合間隙很小,粘度高的機油流動性又不好,這樣就會導致發動機散熱及潤滑不良,使潤滑油老化加快,發動機磨損加劇。
環境溫度
應根據所在地區的氣溫來決定機油的粘度。一般來說冬季應選用復式粘度的機油保證機油的低溫流動性能。夏季主要是慮機油的粘度保持,因為夏季溫度較高粘度太低的機油不能保持足夠的機油壓力,使發動機得不到潤滑.

騎行的習慣如:喜歡高速,喜歡加速的感覺,還有總是穩穩的不超過60碼,市區40碼并且不常換檔等等-喜歡高速與急加速的,建議SG級別以上,或者合成油,開的慢而穩當然可以降一級別使用。
.騎行環境如:經常跑長途?或者就在市區轉悠?或者兩者兼有?長途也是建議SG級別以上,或者合成機油。市區建議粘度低一點,如:10W-40之類
騎行路況:都是一級公路?都是山路?不好也不壞?兩者兼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