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版畫?有品位的人應開始欣賞真正的藝術!
隨著我國大眾藝術欣賞的需求不斷增長,各種美術展如雨后春筍一樣在全國各大美術館頻頻開展,有些展覽的展品相當重量級,比如“中法建交50周年——盧浮宮珍藏版畫展”,展出有《蒙娜麗莎》、《自由引導人民》等中國觀眾耳熟能詳的大師名作;再如“歐美亞國際油畫大展”展有畢加索的《斗牛系列》及夏加爾、馬蒂斯、沃霍爾的版畫系列作品。大師名作讓觀眾大飽眼福的同時,也引發觀眾一些疑問——這些作品是原作嗎?是藝術家非常具有表性的作品嗎?原來這些展出的都是“原作版畫”,那么什么是原作版畫呢?
談起畫展上那一百幅惟妙惟肖,足以亂真的“復制品”,崔自默向筆者講述了自己對“原作版畫”這一藝術形式的深刻認知。
在崔自默看來,藝術其實有兩個生態,一個創作生態,一是流通生態。所謂創作生態,即世間本無藝術,是勞動創造了美。古燦爛的文化藝術和文明象征,從古老的巖畫、玉器陶器到青銅瓷器,都是古的生產生活bao括祭祀用品。所以,藝術不會也不該是為了創作一個能賣出高價然后被束之高閣的產品。今天稱為藝術創作的那些歷史中的作品,或者有它的用途,或者是人文的記錄,或者是一種情懷的表達,都是從生產生活中來,到生產生活中去。這就是藝術本來的樣子。








安迪?沃霍爾 瀕危物種系列版畫
“原作版畫的概念其實在國外已經是一個比較成熟的版權運作方式,經過博物館或者藝術家的授權,用專業化的版畫制作工藝制作而成,比如美國的安迪沃霍爾,他的絲網版畫流傳很廣,可能壓根就不存在zys的那幅所謂“原作”,并且很多畫家一幅作品,從構思到創作消耗很多時間和精力,他們對原作是很有感情的,往往不舍得出售,而是以版權合作的方式,以版畫的形式進入流通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