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孩子在年齡還很小的時候被診斷為孤獨癥,家長認為孩子可憐,就過分地呵護、縱容和溺愛孩子,使孩子出現了很多行為規范的問題。有很多他本來會做的事情,家長也一定要替。例如有很多兩三歲的孩子已經會走路了,但是家長還是要抱著,我們認為家長不能替孩子走路。在很多訓練中,不是孩子自己不去學,而是家長剝奪了孩子的許多方面的能力,所以我們一定不要剝奪孩子這種權力,你要教給他生存的能力。
孩子媽媽同意了我的建議。下一次去的時候,孩子媽媽跟我說,孩子自己挑了一個喜歡的東西,一種冰激凌,而且是他自己看廣告挑的,孩子媽媽跑了三家超市才買到這一種一模一樣的。解決了強化物的問題,還有一個問題要做的就是切斷原來行為的加強因素。因為沒有進行行為功能分析,只能根據觀察推斷的結果來設計項目:既然行為是被正強化的,不論之前推測的強化原因是不是正確,都可以用忽略的方法來嘗試。所以,我要求孩子的媽媽在聽到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不要過來幫忙,而我自己是可以wq做到不理孩子的行為的。

對著他大聲喊叫,也許最初會使他分心,但過了一段時間之后,他就會習慣于此。如果窗戶打破后你生氣了,而且非常明顯地表露出來,這樣做可能會產生與你原來的意圖背道而馳的效果。一個并不懂得狂怒含義的自閉癥小孩也許會認為,憤怒的父母是一件有趣而令人興奮的事,因而他受到的是鼓勵而不是阻攔。要是在他安安靜靜時,把他一個人留在那里;而當他出了亂子時,就成了大家注意的中心,這時這種情況尤其可能發生。更有效的辦法是在窗戶打破之前,就采取行動,抱住他,把他弄開去。這樣做有其優點,可以就勢變成擁抱,或者撓癢癢的游戲,或者去做無論什么你知道孩子喜歡做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