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一般而言,是以鍋為器具,以熱源燒鍋,以水或湯燒開,來涮煮食物的烹調方式,同時亦可指這種烹調方式所用的鍋具。其特色為邊煮邊吃,或是鍋本身具有保溫效果,吃的時候食物仍熱氣騰騰,湯物合一。世界各地均有類似的料理,但主要在東亞地方特別盛行。火鍋現吃現燙,辣咸鮮,油而不膩,暴汗淋漓,酣暢之極,解郁cs,適于山川之氣候,今發展為鴛鴦鍋,麻辣清淡各別,各取所需,老少咸宜,至冬之佳品。
![](http://zs1.img-/pic/169863/p11/20170706185324_3703_zs.jpg)
它表現了中國烹飪的bao容性。“火鍋”一詞既是炊具、盛具的名稱,還是技法、“吃”法與炊具、盛具的統一。
它表現了中國飲食之道蘊含的和諧性。從原料、湯料的采用到烹調技法的配合,同中求異,異中求和,使葷與素、生與熟、麻辣與鮮甜、嫩脆與綿爛、清香與濃醇等美妙地結合在一起。特別在民俗風情上,重慶火鍋呈現出一派和諧與淋漓酣暢相溶之場景和心理感受,營造出一種“同心、同聚、同享、同樂”的文化氛圍。
![](http://zs1.img-/pic/169863/p11/20170706185322_3242_zs.jpg)
它有較大的普及性。在重慶,上到官員,下到百姓,無一不偏愛重慶火鍋,家家都會做。
重慶火鍋來源于民間,升華于廟堂。無論是販夫走卒、達官顯宦、文人騷客、商賈農工,還是紅男綠女、黃發垂髫,其消費群體涵蓋之廣泛、人均消費次數之大,都是他地望塵莫及的。作為一種美食,火鍋已成為重慶美食的表和城市名片,以至于人們說:“到重慶若不吃火鍋,那就等于沒到過重慶!”
重慶火鍋的標準由重慶火鍋協會制定。
食物材料的選擇——tr新鮮、種類多樣、多素少肉、菌薯兼備
多點蔬菜、薯類、菌類、豆制品,少點肉類,而一些加工好的半成品最1好不點。這些半成品指的是:午餐肉、火腿腸、魚丸(純魚肉做成的魚丸不在此列)等。
蔬菜應該是種類、數量都最多的食物,最1好能兼顧各種蔬菜,一定要有對身體益處大的綠葉菜:菠菜、茼蒿、香菜、萵筍葉、豌豆苗、西蘭花、綠葉生菜、油菜等。再根據喜好選擇一些淺色蔬菜,如大白菜、冬瓜、白蘿卜、筍片等。蘑菇也可多點一些,很多火鍋店都有菌類拼盤,不妨點一份,可以一次吃好幾種蘑菇。
![](http://zs1.img-/pic/169863/p11/20170706185318_4690_zs.jpg)
肉類:肥胖、有慢性1病的人要少點脂肪含量高的肥牛、肥羊,因為用來涮煮的肥牛羊肉片脂肪含量可高達30%。最1好點瘦牛肉片、魚蝦、雞肉片、百葉毛肚、鴨血這些脂肪含量比較低的肉類。當然如果是怕冷瘦弱的人,可以點一些牛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