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那些熱愛火鍋又找不到人分享的人,單人火鍋是一種救贖。劇情里沒有信息與電話,沒有AA,沒有高朋滿座,甚至不需在鍋里共享眾人的口水。店里生意清淡的時候,一個人坐在長長的桌邊,靠著肚子里的暖意也不覺得冷。等人多起來鬧到還要排位,坐在眾人中間,雖然左邊東北姑娘咬牙切齒地罵負心郎,右邊河南大嬸端著一碗面條哄兒子吃下,但望望四周男女老少人聲鼎沸紅塵滾滾,眼下活色1生香五感飄零,忽地一下咬到一顆似辣非辣的辣椒,令人錯覺回到了回不去的故鄉。
火鍋是中國的傳統飲食方式,起源于民間,歷史悠久。重慶火鍋,又稱為毛肚火鍋或麻辣火鍋,其的由來是源于明末清初的重慶嘉陵江畔、朝天門等碼頭船工纖夫的粗放餐飲方式,后隨著社會的發展,歷史的變遷,人們的飲食習慣,重慶火鍋的獨特風味漸漸受人們的喜愛。
火鍋最終是用來吃的。因此口味非常重要。對于大多數巴蜀以外的食客來說,是很難在看似一模一樣的“麻辣燙”之中找出什么差異的。但事實上,二者在口味上差異是非常大的,這就如同很多中國人美國人和俄羅斯人的長相那樣,看著都是高鼻子大眼睛,但事實卻有天壤之別。
重慶火鍋起源較早,口味較厚,以麻辣見長,對麻的感受永遠不及對辣的渴望,屬醬香型。
成都火鍋湯汁中名堂很多,即使最普遍的紅味火鍋,也以雞、魚、牛棒骨熬湯。在香味上,是以五香味和豆瓣味為主。
二者最1大的區別不在于燙的食物是什么,而是湯汁上。總體感覺,重慶火鍋味道偏重,偏辣,成都火鍋相對較淡,但追求麻辣的均衡。
火鍋內外的調味料:火鍋中常常放一些滋補原料,如大棗、枸杞、人參、天麻之類,還可能有大量的生姜和辣椒,不妨按照自己的體質來挑選。容易上火者應當注意避免“滋補”效用過強的火鍋底料,也不要選擇鴛鴦鍋中漂浮一層辣椒油的紅鍋。身體虛寒者則比較適合這類鍋底,多放蔥姜辣椒可以溫暖身體。
jf者一定要控制蘸料的數量,因為不論是麻醬韭花料還是香油蒜汁料,脂肪的含量都十分可觀。若選擇少加香油和麻醬,添加鮮味醬油和醋,則蘸料熱量可大大降低。擔心皮膚生痘者,還應當控制蘸料中的蔥花、香菜和辣椒油數量。此外,血壓、血脂、血糖較高的人還要控制蘸料的咸味,因為過多的鹽分對心臟和腎1臟十分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