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糧,泛指玉米、高粱、紅薯、小米、蕎麥、黃豆等雜糧。細糧,即指精米白面。一般而言,細糧的營養價值和消化吸收率優于粗糧,但粗糧的某些營養成分又比細糧要多一些。例如,小米、玉米面中的鈣含量相當于精米的2倍,鐵含量為3~4倍,說明糧食加工越精細,營養素損失得就越多。而將粗糧與細糧搭配食用,就能做到營養互補,還有助于提高食物的營養價值,如2/3 的大米加進1/3 的玉米做成食品,可使大米的蛋白質利用率從58%提高到70%.因此,為了滿足人們,尤其是老年人對營養的需要,應間或吃些粗糧,調劑一下胃口,以增進食欲和提高對食物營養的吸收。


摘要:營養是健康的物質基礎,是人們從事一切活動的物質保證,也是人體正常生長發育的重要因素。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當大學生的膳食營養與營養教育也日益受到關注。本文分析了當大學生的營養狀況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大學生營養教育的措施,豐富大學生的營養知識,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在高校食堂配備營養師,平衡膳食,強化伙食管理等措施以確保大學生的營養供應。


兒童時期除非帶有明顯肥胖癥的傾象,否則無需限制飲食。缺鈣是中國兒童中的一個普遍現象。根據中guo營養協會推薦標準,9歲以下的小學生每天需鈣量為800毫克,10至15歲中小學生為1000至1200毫克。而我國大部分中小學生的鈣攝入量只達到推薦量的一半左右。這主要是由于中國家庭傳統的膳食習慣造成的。我們常食的面粉和蔬菜每天所提供的鈣大概只占人體每天需要鈣量的30%左右。加之許多孩子偏食、擇食,而且較少參加戶外勞動和體育鍛煉,造成了生長發育的旺盛時期缺鈣,使體內骨密度的增高,骨皮質的增厚及骨小梁排列等受到影響。如果兒童缺鈣,要記住藥補不如食補的說法,多給予含鈣豐富的食物,通過調整膳食,從飲食中為孩子補鈣。

